编者按:他们有的是身残志坚带动残疾人致富的创业者、有的是克服自身困难敢为人先的行业佼佼者,有的是不向命运低头勇做引路人的“星星的孩子”、有的是心怀助残梦用真心捂热另一颗心的爱心人士……他们没有什么不同,人生一样绽放精彩。在5月16日第三十一次全国助残日来临之际,让我们一起走近我市5个社会扶残助残典型集体和7个残疾人自强典型,探访他们的自强奋进及助残追梦之路。
荆门市社会扶残助残典型集体
荆门市圆梦爱心帮扶会
该会由孟丽华和一群热心公益慈善的爱心人士发起成立,以“帮一把,扶一下”为服务残疾人准则,创办了圆梦残疾人庇护工场、寒门学子资助中心、圆梦残疾人培智中心三个助残助学敬老济困基地,在市光荣院、市福利院、沙洋县拾回桥镇、钟祥市柴湖镇、钟祥杨梓中学、东宝区仙居小学建立了6个联系点,拉起了35支志愿服务队伍,凝聚了千余名志愿者,为两百余名老人、三百余名残疾人、百余名寒门学子提供精准跟踪帮扶。
年该会成立了圆梦党支部,以党建为引领,坚持“爱心服务社会,共创和谐发展”,厚植“多元”理念,做足“整合”文章,创建了“党建+基地+联系点”的服务模式,受到中残联和省市残联、民政部和省市民政部门、市文明办的推介,荣获“全国助残示范基地”、“湖北省阳光助残基地”、志愿服务先进单位、5A级社会组织等荣誉称号。
荆门市义工联“希望之家”
——脊髓损伤者康复理疗项目
“希望之家”项目于年8月由荆门市义工联携医院共同组建,通过开展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生活重建训练、技能培训、心理辅导等,为脊髓损伤者提供专业的身体、心理双重康复服务。目前,已帮助60多位伤友实现了功能重建,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帮助他们融入社会生活。
“希望之家”的成立是专业的康复医疗技术与个性化义工服务的创新结合。医院拥有专业的康复技术力量、一流的医疗服务质量、充足的康复理疗场所、全新的康复训练器械,以全方位的专业康复服务为伤友提供康复保障;同时,荆门市义工联贴心周到的日常帮扶、公益资金的大力支持、有效的技能培训等,从心理、经济需求上大力为伤友分忧,提高其生存质量。
湖北福力德鞋业有限责任公司
公司成立于年,主要生产足球鞋、羽毛球鞋、篮球鞋、休闲运动鞋,曾荣获“湖北省支柱产业细分领域隐形冠军科技小巨人”“湖北省两化融合示范企业”“荆门市建设江汉平原振兴发展示范区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公司现有员工余人,其中71名残疾人。
做一家有温度、有热度、有爱心的企业,一直是福力德所追求的。公司自成立以来,积极吸纳残疾朋友就业,被市残联评为荆门市残疾人集中就业基地。公司拟订“残疾人就业基地项目建设实施计划”,制定了“残疾员工安全管理制度”“残疾员工管理办法”等残疾员工一系列管理制度,规范和完善残疾人管理工作流程,充分体现了对残疾员工的爱心关怀。
荆门周轮友残疾人用品有限公司
公司法人周志刚是我市一名截瘫患者,从年起,他就一头扎进了轮椅个性化改良的研究,针对不同的轮椅、不同的需求,进行改良制作试验。年,荆门市残联为他资助了元的创业资金,从此他开始了创业研发之路。
通过十年的不断创新,公司拥有了全国首创的车头控制轮椅刹车核心技术,现已申请8项国家专利,成为残疾人订制辅助器具的“梦工厂”。年9月,周志刚在第三届“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湖北省级选拔赛中,荣获专项赛“二等奖”。目前,周志刚设计的“百变轮椅”遍布全国30多个省市,每年公司接受订制生产多套残疾人辅助器具,吸纳20多名残疾人就业,带动了近百名轮友就业创业。
荆门市金丰新材料有限公司
公司前身是荆门市民生福利包装有限公司,原隶属于荆门市民政局,是荆门城区唯一的一家社会福利企业。曾被省民政厅授予“湖北省明星福利企业”称号,连续多年被荆门市授予“AA级信用企业”称号。公司现有职工人,安排27名残疾人就业。
公司现有固定资产万元,主要生产各色、多规格编织袋、彩膜袋、复合袋等,是荆门及周边地区最大的编织袋生产基地,产品远销十多个省市。年公司主营收入多万元,缴纳税收余万元。
荆门市残疾人自强典型
吕海燕
新洋丰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硫酸厂办公室主任,四级肢体残疾。她身残志不残,坚强面对逆境,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获得过公司先进工作者称号,年荣获公司计算机技能比武大赛一等奖。
她年进入公司成为一名生产一线普通职工,年通过公司内部考核竞聘,成为一名分厂办公室主任。在工作中她坚持遇到问题多问、多沟通、多联系,做到眼勤、手勤、嘴勤,靠着积累的丰富工作经验,在工作中得心应手,深得领导和同事的好评。她还积极参加公司各种培训来提升自己,参加各种活动来锻炼自己。她说:“洋丰这么大的舞台,只要你努力,一定会实现梦想。”
刘思畅
26岁,两岁时被确诊为孤独症,荆门城区象山大道泰和堂养生馆创始人,这也是全国首个孤独症青年实施的创业项目。
在多年的康复路上,他多方探索,找到了自己喜欢的康复方法——艾灸,他也希望能将艾灸分享给更多的人。在荆楚理工学院关爱孤独症协会的大学生志愿者支持下,他创办了泰和堂养生馆,每天他都和店员一起在店里忙碌着,打扫卫生、准备工具、为客人艾灸……每一项工作都有条不紊。项目启动以来,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映楚心理为其提供心理支持服务,大学生志愿者也以各种方式支持他创业。
刘勇
出生于年,东宝区牌楼镇人,因意外导致三级肢体残疾,现工作于湖北洋丰科阳节能设备有限公司,任焊接组长。
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工作以来,他坚持向书本学习,在实践中摸索,刻苦钻研,勤学苦练,掌握了过硬的技术本领。在提高自身技能的同时,他充分发挥技术示范和传帮带作用,在工作中注重培养新员工,使团队成员能够快速适应所在岗位,掌握相应知识和操作技能。除带会徒弟外,在工作之余他还主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发挥自身的技术优势,为车间设备高效生产作出了突出贡献。
罗大星
东宝区人,30岁时因意外导致截瘫,在医院进行康复治疗时发现商机,成为了一名残疾人用品销售代理。在销售产品的同时,他也开始尝试从网上购买原材料,自己组装方便轮椅出行的车头。通过不断地探索和改进,最终拥有了成熟的产品,并获得了荆门及全国各地轮友的肯定。
在市残联、市义工联的大力支持下,他为荆门轮友申请到了17部价值30多万元的电动站立邦邦车,并免费赠送给荆门高位截瘫的轮友们,邦邦车可以有效地帮助他们进行康复锻炼。他还与几位轮友共同成立了“脊髓损伤者希望之家”,希望能够从护理、并发症的预防、康复锻炼,以及后续的职业重建等多面帮助到新伤友,一起努力重新找回生存的价值和生活的乐趣。
任田
36岁,患有先天性白内障,15岁完全失明,现在荆门地区有三家按摩店,帮助20多位盲人朋友解决了就业创业问题。
由于视力先天不足,当时只有13岁的任田听从家人的建议,早早开始了按摩学习生涯。两年后,一场突如其来的意外又让他彻底失明。“要么就不活,要活就活出个样来!”这句话成了任田的口头禅,也是他执着向前的动力。1年,任田进入孝感市安陆盲人按摩学校,开始系统地学习中医推拿理论。毕业后,他开始了艰辛的创业之路。凭着过硬的技术,店里的生意越来越好,发展到现在已有三家门店,营业面积多平方米、员工30多人,帮助20多位盲人就业创业,让他们实现了人生价值。
余有才
东宝区牌楼镇人,土鸡火锅店老板,因意外导致高位截瘫,曾获得过东宝区残疾人创业明星称号。
经历过养猪、卖农资、贩运建筑材料等一系列创业失败后,不服输的他于1年跨入餐饮行业,再次从头开始。找厨师,找服务员,毫无餐饮经营经验的他,慢慢地摸着石头过河。为了节省开支,他还当起了服务员。每次客人来吃饭,都可以看到一个坐着轮椅穿梭在客人中间的男服务员,那就是他。凭借着独特的味道和热情的服务,店里的生意慢慢有了一点起色。二十年来,他一直和爱人相互扶持用心经营小店,目前已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特色菜馆。
赵洋
东宝区马河镇人,三级听力残疾,目前是一名外汇经纪人。
不甘平凡是她独有的标签。早年赴武汉参加花艺培训,后在荆门城区经营一家花店。由于不安于现状,也尝试涉足过种植养殖业,但都没有达到自己理想的目标。年偶然的一次机会,赵洋在好友的推荐下,去襄阳参加气球特训营,回来后与好友合作创立了广告策划及气球装饰服务有限公司,也成立了自己的“洋洋气球定制派对”品牌专业团队。经过三年多的苦心经营,“洋洋气球定制派对”品牌已在荆门地区享有不错的口碑。去年受疫情影响,公司业绩不太理想,只好解散了团队。目前,通过自己不断学习,赵洋已成功转型成为一名外汇经纪人。她说,一路走来才发现,人生只有不放弃自己,不断折腾,才能知道自己有多么的强大。
统筹:何军权钱华云
本版文字:周礼峰田晓娟王冠易荣荣
图片由市残联提供
(以上排名不分先后)
本文来源:荆门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