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梦全面小康逐梦乡村振兴淅川县举全县

哪个医院治白癜风较好 https://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编者按8月26日上午,全市“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系列新闻发布会——淅川专场在市政府新闻发布厅召开。淅川县委副书记、县长杨红忠全面介绍回顾了全县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主要成果、典型做法和今后打算。淅川县扶贫办、县农业农村局、县林业局、县发改委和老城镇下湾村等主要负责同志回答了记者现场提问。

游客在老城镇叶沟村生态果园采摘杏李

贫困户在毛堂乡扶贫搬迁安置小区参观新房

答记者问精彩摘要

淅川县扶贫办党组书记、主任周保全:

聚焦“三场硬仗”:全力打好供养保障、兜底保障、综合保障硬仗,全面完成减贫任务。聚焦巩固“五大行动”:强力实施扶贫产业提升、务工就业巩固提升、保障政策全覆盖巩固提升、“双基”建设巩固提升、内生动力巩固提升等,巩固提升脱贫成效。今年,淅川县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是全面完成户名剩余贫困人口的脱贫任务;巩固提升个脱贫村、名脱贫人口的脱贫质量;健全完善阻断返贫长效机制,为推动乡村振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淅川县发改委党组书记余立新:

项目是脱贫攻坚的造血工程。淅川县先后统筹整合涉农资金21.49亿元,县财政筹措资金5.06亿元,对照贫困村脱贫标准,围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及产业发展配套等方面,实施精准扶贫项目多个。通过扶贫项目的实施,全县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极大改善,产业设施配套进一步完善,为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提供了有力支撑。

淅川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严国良:

这几年来,我县以生态经济为主线,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培育特色,形成集群,致力于打造“水源”“林海”“果乡”“药库”“胜地”等特色农业生态品牌,生态扶贫产业逐步做大做强。确保粮食安全,围绕农民持续增收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围绕好山好水好生态,推动农旅融合发展,带动全县多个家庭走上了农旅融合发展之路。

淅川县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定洲:

可以说,淅川的山有多绿,丹江的水就有多清,库区的乡亲就有多富。我们重点持续推进造林绿化,建设生态宜居淅川;大力发展林果产业,助力群众增收致富;加强林业资源管护,巩固生态建设成效。今后将进一步加大生态建设力度,持续推进林旅融合发展,充分发挥林业优势,助推乡村振兴,让渠首的山更绿、水更清、景更美、果更甜、民更富。

淅川县老城镇下湾村党支部书记王应伟:

为了尽快脱贫摘帽,下湾村在市委党校驻村工作队的帮扶支持下,重点抓“两业”,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强力实施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和志智双扶,产业发展提速,就业形势稳定。现在的下湾村,村民开着农家乐、住着“海景房”、收获着软籽石榴、享受着扶贫政策带来的累累硕果。

农民在上集镇张营村扶贫基地采摘羊肚菌

梦想因拼搏而精彩,梦想因追逐而绽放!淅川,今年2月成功实现脱贫摘帽。经过4年艰苦卓绝的奋斗,全县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县序列,贫困人口减至人,贫困发生率由10.66%降至0.89%,脱贫攻坚综合成效连续4年位居省市前列。扛起政治责任,不负时代韶华。近年来,淅川县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举全县之力攻坚深度贫困,积极走好水源区绿色脱贫路子。其中,“短中长”产业扶贫模式被评为“大国攻坚、聚力扶贫”全国十佳案例,党建扶贫、产业扶贫、教育扶贫等特色做法,先后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6次批示,央视《焦点访谈》等栏目也多次进行了专题报道。今天,让我们通过新闻发布会这个窗口,听着淅川县委副书记、县长杨红忠的发布,回望该县决胜脱贫攻坚的奋斗历程。

新闻发布会现场

西簧乡卧龙岗鞋业扶贫车间

“三个起来”让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零衔接”

脱贫攻坚收官在即,乡村振兴蓝图已展。

如何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有机融合,使脱贫成果持续巩固、全面小康成色更足,淅川将突出实施“三个起来”。

让产业强起来——

产业强则群众富、乡村兴。围绕脱贫攻坚期内已经形成的特色产业,持续巩固提升,强化科技服务,打造“一村一品”,实现村村有产业、户户有项目、人人有收入。围绕拉长链条,促进农旅融合,把产业基地建成采摘园、休闲园,健全冷储物流系统,上马深加工项目,提高综合效益。围绕打响品牌,大力推广施用有机肥,强化有机农产品认证和溯源体系建设,做大做强“淅有山川”公用品牌。

让乡村美起来——

持续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健全垃圾处理和卫生保洁长效机制,因地制宜抓好农村改厕和燃气管道建设,配套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大力实施森林村庄、森林人家创建工程,打造生态宜居美丽家园。强化规划引领、示范带动,积极整合项目资金,高标准打造一批乡村振兴示范乡镇和示范村,分类施策改造提升一批特色村庄,真正让农村望山看水、留住乡愁。

让民风好起来——

培育文明乡风,深入开展“两弘扬一争做”活动,发挥好“五好家庭”“最美乡贤”等先进典型的激励效应。建强基层组织,选优配强村级“带头人”,深入开展“三亮三比三评”和支部书记“大比武”活动,抓党风促作风带民风。加强基层治理,持续深化“四议两公开”“三清理一公开”,用公开促公正、提公信,营造基层的清风正气。

香花镇柴沟美丽乡村

亮点一:抓牢“两业”这个核心

淅川县把“两业”作为治本之策,打造致富“恒业”,增强“造血”功能。

产业扶贫围绕水清民富双赢,探索出“短中长”三线发展模式,短线重抓食用菌、中药材、小龙虾等项目,实现当期能脱贫;中线发展软籽石榴、杏李等生态林果,确保远期能致富;长线发展乡村旅游,确保未来可持续。目前,全县已发展生态林果30多万亩、食用菌多万袋、中药材5万余亩、光伏57兆瓦,基本实现每个贫困户有2个以上产业叠加增收。

就业扶贫通过“劳务输出、产业基地务工、公益岗位安置”3个途径,突出务工奖补政策激励,实现每个贫困家庭至少1人有工资性收入。尤其是今年以来,该县全力克服疫情影响,抢时争速抓好春季产业发展、带贫企业和扶贫项目复工复产、贫困劳动力务工就业,确保了贫困群众稳定增收。

针对农产品难卖问题,淅川县率先开展消费扶贫行动,深度对接中国移动、中国工商银行等央企平台,成功举办了“汇众智、助脱贫——淅有山川区域公用品牌推介暨产业发展高峰论坛”,畅通了农产品销售渠道,保证了“大疫之年”贫困群众收入稳定。

亮点二:守住“三保障”底线

淅川县把“三保障”作为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全力保证贫困群众“住有所居、病有所医、学有所教、困有所济”。

围绕住房安全,分类实施易地搬迁、危房改造、修缮整治“三个一批”,让贫困群众住上安全放心房。尤其是该县按照“四靠近”原则,三年时间建成易地搬迁安置点37个,同步抓好产业配套、技能培训和就业创业,实现人顺利搬迁,全国易地扶贫搬迁现场会在淅川观摩。

围绕健康扶贫,采取财政补贴参保、推行“政康保”、做实“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慢性病鉴定服务全覆盖等措施,确保贫困群众“看得起病、看得上病、看得好病”,不因病返贫致贫。

围绕教育扶贫,打好政策资助、财政投入、爱心助学、德育教育等组合拳,每年教育投入都在7亿元以上,确保全县困难家庭孩子都上得起学、上得好学。

围绕饮水安全,全县累计投资3.8亿元,建成覆盖所有行政村的安全饮水项目,建立健全后期管护长效机制,让农民都能吃上方便水、安全水。

亮点三:用好“党建”指挥棒

淅川县委、县政府明确提出:“脱贫攻坚推进到哪里,全域党建就跟进到哪里。”

把支部建到产业链上,共成立软籽石榴、杏李、电商等联合党组织84个,全部派驻党建指导员,实现所有扶贫产业全链条覆盖。

特别注重在一线锻炼选拔干部,率先推行并优选后备干部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先后提拔重用多名扶贫干部,对集体经济薄弱村、乡村振兴重点村增派了第一书记。

同时,创新开展“两弘扬一争做”“三亮三比三评”“三清理一公开”活动,增强村级组织战斗力,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激活贫困群众自主脱贫的能动性。

亮点四:构建“大帮扶”格局

淅川县用好县内、县外两个资源,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构建大扶贫、大帮扶格局。

几年来,全县组成支工作队开展驻村帮扶,安排近名公职人员实行结对帮扶,组织家企业开展“百企帮百村”,把每月7日、17日、27日确定为集中帮扶日。

同时,该县创新开展“五个一”活动(即宣讲一次政策、化解一起矛盾、办好一件实事、打扫一次庭院、组织一次餐叙),得到中组部肯定和省市推广。深化与省检察院、省林业局和许昌市等对口帮扶,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有力支撑。

文字:李佩佩杨振辉孙双涵

照片均为资料图片

编辑:冯长顺

审核:周若愚

终审:柏伴雪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qfhqj/2800.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