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振兴路丨石城在全面小康路上铿锵前行

白癜风能够治疗好吗 http://m.39.net/pf/a_7157873.html
                            

盛夏草长,丽日流金。六月的石城,无论是项目建设一线、企业生产车间抑或建筑工地、乡间田野,干部群众抓项目、搞建设、谋发展的热潮滚滚而来。

八年前,《若干意见》的正式出台,为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勾画了宏伟蓝图,也揭开了振兴发展石城篇章的宏伟序幕。沐浴着党和国家的阳光雨露,33万石城儿女感恩奋进、砥砺前行,坚定不移打好六大攻坚战,高质量打造“四个示范区”,在建设新时代实力时尚幸福石城的康庄大道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八年时间,在历史的长河中,如沧海一粟,但于.53平方公里的石城而言,却镌刻着光荣与梦想。八年回眸,光彩夺目。重新放眼这片土地:精准扶贫成为全国典范,全域旅游迈入全新4.0时代,优势产业加速壮大集群发展,百姓幸福感获得感大幅提升,以绿水青山托起的高质量发展主旋律响彻琴江两岸。

△琴江新貌

全域旅游迈入全新4.0时代

寻赣江源头,走闽粤通衢

趟高山流水,沐峡谷温泉

赏百里荷花,览百年杜鹃

穿尘封遗址,缅红色记忆

探丹霞地貌,品千年遗风

……

迈步田野纤陌,行走山水之间,

你总能从心底升起一种舒畅与惬意,

感受到一种“诗与远方”的完美结合。

△通天寨景区“石笋干霄”景点与荷花辉映

这就是今天的石城。一个集中国温泉之乡、中国白莲之乡、中国灯彩艺术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最佳休闲度假旅游县、全国十佳生态休闲旅游城市等一系列“国”字号荣誉于一身的旅游胜地。年,石城县接待游客人数.9万人次,是该县人口的20多倍,以旅游业为支柱的现代服务业收入40.02亿元,占GDP比重近50%。

全力打造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近年来,石城县按照精致县城、秀美乡村、特色景区、集群产业“四位一体”全域旅游发展战略,把文化旅游产业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全景化打造、全要素发展、全产业融合、全社会参与、全民众共享”的发展路径,加快“全景、全业、全时、全民”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步伐,构筑起一幅景城共融、主客共享的全域旅游新画卷。

△八卦脑万亩高山杜鹃

石城县先后成功创建通天寨国家5A级景区、八卦脑国家4A级景区,龙湖新村、麒麟山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等省4A级乡村,大畲旅游新村省5A级乡村旅游点,并成功入选“中国温泉之城”。随着琴江廊桥、闽粤通衢历史文化街区、仙源坊美食街、旺龙湖、新坪九叠泉、小松仙桃山庄、屏山红石寨等一大批城镇及乡村景点的推出,一个“处处皆景,时时皆美”的全域旅游美丽图景已在石城渐次铺层。

△琴江廊桥、仙源坊美食街

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创建,也为石城多产业融合共生提供了契机,催生了多业态的旅游产品。文旅融合,赣江源国际情歌会、荷花音乐会、石城灯彩艺术节等大型节会活动的陆续举办,使客家民俗文化不仅可观可赏,也可手中把玩、舌尖体验;农旅融合,催生了长乐农旅一体化扶贫产业示范园等一大批集产业观光、农耕体验、采摘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农业休闲旅游区。而旅游与科教体融合,也让钢琴艺术城、未来科技城等一大批项目纷纷落户石城。

△通天寨景区大道花园大桥

一业兴,百业旺。围绕“特色餐、温馨宿、便捷行、放心购、舒适游、欢乐娱”旅游六要素,石城县全力拓展旅游大道、景区大道和县乡旅游公路里程,最远景区至县城也仅需30分钟车程。翡翠洲际酒店、维也纳酒店和温泉度假区酒店等四星、五星酒店相继靓装迎客。以“琴江廊桥”为中心的旅游购物街区,闽粤通衢文创街区、仙源坊美食街等特色街区先后火爆开市,也带旺了石城县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年,石城县被评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森林温泉夜景

绿水青山不改,全域景观面貌已经焕然一新。从年起,石城县主要领导带头走进各大媒体镜头为石城旅游代言,全县11个乡镇党委书记分别录制MV为各自乡镇旅游代言,带动全县群众主动参与全域游创建工作。“全域旅游的核心仍然是‘人’。让全社会参与,使每一个石城人都成为旅游产业的东道主,其最终目的就是让全民共享旅游全产业链发展带来的红利。”石城县政协主席刘群楷说。

优势产业加速壮大集群发展

产业项目,无疑是一个城市发展的生命力。在一场又一场“加速”的产业项目攻坚战里,石城建设者用服务与担当唱响了一首首激昂的战歌。

走进石城县鞋服产业园,40余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内机器轰鸣,园区内工业设计、人力资源服务、鞋材市场等公共服务平台一应俱全。新百伦领跑集团运动鞋生产项目是石城县引进的首批鞋服产业项目之一,项目年底引进,年便建成投产,年终端销售达50余亿元。

△石城鞋服产业园一角

集团品质总监王平香之前在“耐克”品牌基地担任品质、生产高层管理工作20多年。年,她辞去工作从上海回到了家乡。在轰鸣的机器声中,她显得特别自豪:“不管是工艺流程,还是管理模式,我们都能做到与沿海发达地区、国际一线品牌同步甚至超前。”

“科技革命加速兴起,沿海中高端产业转移趋势更加明显,新一轮中部崛起、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战略叠加,为石城加快动能转换带来新的机遇。同时,《若干意见》政策效应持续释放,石城县被纳入瑞兴于‘32’经济振兴试验区和四县协同发展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实施区,打造‘赣闽粤长产业合作示范区’,不仅条件具备,也面临着重大机遇。”石城县县长尹忠表示。

一个项目是一个增长点,一个产业就是一个增长极。近年来,石城县聚焦“三年再翻番”目标,把招商引资作为“头号工程”,在园区建设、挂点帮扶、转型升级等方面持续发力,全方位提升赣闽粤长产业合作示范区建设质量。仅年,就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0个,总投资达55.2亿元。爱威亚体育用品、新三晟(李宁)鞋服、寻质鞋业等龙头企业相继落户发展,鞋服产值超70亿元。

创新是一个企业、一个产业能够蓬勃生机的主动力。为推动产业技改升级,石城县每年设立万元首位产业技改投资项目专项资金,每年实施1至3个企业技术改造项目。同时,出台专利专项资金扶持力度,加大智能工厂、数字车间、“机器换人”自动化改造、企业上云等方面的资金扶持。年,该县工业技改投资增长%,新增9家企业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其中铭鑫冶金获评“全市科技创新示范企业”。

年6月,石城县鞋类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正式建成运行。中心拥有各类先进的检验检测仪器余台(套),可对成品鞋进行耐折性能、耐磨性能、剥离强度、硬度、防滑性能、撕裂强度及化学有害物质等众多项目实施检验。“这是江西省唯一的省级鞋类产品专业技术检验检测机构。它的建成运行,补齐了石城制鞋产业的最后一根链条,将对石城县鞋类产业集群的规模和档次,加快推进转方式、调结构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石城县工投公司副总经理赖钦介绍。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今天的石城,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比翼齐飞、多点支撑的格局已悄然形成。数据显示,年,该县十大主要经济指标中,有7项增速位列全市第一方阵,财政总收入首次突破10亿元大关,并先后获评全省、全市高质量发展综合先进县和全省全面深化改革先进县。

百姓幸福感获得感大幅提升

数年前的石城,是罗霄山脉集中连片特困县。全县省定“十三五”贫困村29个,深度贫困村15个,建档立卡贫困户达户人。

高质量发展必须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石城县以创建国家精准扶贫创新示范区为目标,在国务院扶贫办等单位的对口支援与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核心是精准、关键在落实、实现高质量、确保可持续”要求,以脱贫攻坚统揽全局,推动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创造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就——

实施“千人铸造计划”,培育创业致富带头人名,带领多户贫困群众实现增收,为基层锻造了一支“不走的扶贫工作队”。该做法受到中央领导及国务院扶贫办主要负责同志批示肯定,并在全国推广;

创新推进社会扶贫网与“百企帮百村”行动,企业结对帮扶贫困村与深度贫困村实现全覆盖,全县爱心人士对接贫困户需求项,对接成功率达94.5%;其做法与该县打造十大扶贫工作群、推进智志双扶等创新做法一起,在全国性大会推广;

推行教育系统与乡镇双线排查双线管控机制,构建完善从学前到大学的资助全覆盖体系,确保不漏一户一人。全县教育事业实现翻天覆地变化,学校智慧评价系统成果被评为全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典型案例全国推介。高考上线人数从年的不到10%跃升至年的90%,高校录取率以连年翻倍的速度上升;

……

年4月,石城县经省人民政府同意,成功退出贫困县序列。至年底,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下降至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18%。当年9月,石城县荣获年全国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是江西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县;10月,石城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获省政府通报嘉奖。

脱贫攻坚的顺利推进,推动了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聚焦民生这一根本性问题,石城县加快城市供水、污水、垃圾处理、燃气设施等民生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城市功能与品质。同时,加快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先后完成个新村点建设,成功打造珠坑等5个生态宜居秀美乡村示范片区建设,先后获评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百日攻坚”先进县、全省农业农村工作综合先进县,国家卫生县城。

△江背村田园一体化旅游风景区景观大道

农村公路养护成为“全省样板”、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在全市同类县排第一位、全民免费殡葬在全省率先推行、养老服务经验做法全省推广、法律服务体制改革经验在全国推介、黑恶势力不存在率列省市第一,公众安全感指数居全市第3位、全省第6位……今天的石城,从城市到乡村,从市政基础到公共服务,环境和功能不断优化,管理能力不断增强,老百姓收获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也越来越厚实。

△西城体育中心鸟瞰图

用绿水青山托起金山银山

千里赣江源何在,细听石城七岭溪。“碧水丹山,人文荟萃”的石城不仅是客家文化的发源地,也是江西母亲河赣江的源头县。赣江源国家自然保护区石城片区森林覆盖率在95%以上,素有“江西水塔”称号。石城县也因这片得天独厚的“天然氧吧”,曾先后荣膺全国中小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实验区、中国绿色竞争力十强县、中国深呼吸小城佳、江西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县、江西省森林城市等美誉。

△九叠泉

守卫青山绿水,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坚持绿色发展,是关乎发展的一场深刻革命。如何在守护生态底色的基础上,蹚出一条统筹城乡的高质量发展路子?在石城县决策层看来,地处赣江源头的石城县,生态资源优势也是最大的优势,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不断提升绿水青山“颜值”,做大金山银山“价值”,全力推动“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是石城县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最有效途径。

让绿色生活、生态发展融入城乡的各个角落。石城县全面实施“净空、净水、净土”行动,强力推进污染治理。空气质量优良率长期保持在99.5%以上,县城水源地和主要河流断面水质达标率%,城镇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率达94%,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测土配方施肥覆盖率达98%,森林覆盖率保持在75.9%以上,均居全省全市前列。

“投资20亿元的电镀城、5亿元的陶瓷厂、1.1亿元的化工厂都被拒之门外。”赣江源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工作人员张文强介绍,近几年,石城县坚持工业发展必须给环保让路的原则,先后拒绝多个污染项目,关闭、搬迁污染企业50多家。年,石城县成功创建江西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并顺利通过省级生态县考核;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成为全国典型案例,绿盾行动自然保护区水电站拆除整改工作在国家四部委座谈会上作经验交流,麒麟山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获批国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

八年的砥砺奋进,卓尔不凡;高质量发展的路,任重道远。

“突出高质量要求,坚持总量质量双提升,速度效益相协调,围绕‘成功创建并引爆市场’,提升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水平;聚焦‘完成三年再翻番任务’,提升赣闽粤长产业合作示范区建设质量;立足‘推动省级向国家级迈进’,提升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实效;紧扣‘再出经验、再成典范’,提升国家精准扶贫创新示范区建设档次,奋力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胜利。”站在新时代的起点上,石城县委书记鲍峰庭的话铿锵有力。

来源:赣南日报

作者:李方圆吴云凯记者宋石长

图片:温礼明黄洋朱春华等提供

视频:石城广电新闻中心

原标题:《八年振兴路丨石城:在全面小康路上铿锵前行》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qfhqj/2793.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