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台州经验研究院发布台州民营经济高

北京中科白殿疯医院地址 http://www.hhlsq.com/m/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推广地方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典型做法的通知》,总结来自台州等8个城市的72条典型做法,并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予以推广。10月25日至26日,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的跨区域协同支持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现场会在浙江省台州市召开,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基于对全国民营经济的监测评估积累以及对台州作为地方典型样板的深入调研,运用“大数据+统计数据”,在会上正式发布全国首个地级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台州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旨在评估城市民营经济发展状况,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跨区域协同支持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现场会在台州召开

台州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在会上发布

研究院科技部主任王强作指数解读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民营企业快速成长壮大,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四五”时期,如何引导和服务民营企业加快高质量发展、实现更大作为,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需要科学谋划、跟踪监测、及时研判。年,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启动基于大数据的全国民营经济监测评估研究,并将台州作为首个地方典型样板,开展深入城市层面的民营经济细化评估实践,通过构建指标体系并生成指数,量化评估民营经济发展水平。

作为股份合作经济发源地的台州,在竞争日益激烈的长三角位置相对边缘,区位优势并不明显,但呈现出民营经济发达、制造业基础扎实的显著特征,并且通过加强跨区域协同补短板、锻长板,在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实招多、成效显。那么,台州有什么发展密码和典型经验可供全国学习借鉴?下面,我们通过指数评估情况,一探究竟。

民营经济识别

由于民营经济口径在全国范围暂无统一界定标准,课题组根据有关部门文件及台州实际,将民营经济口径确定为:除国有控股、港澳台商控股和外商控股以外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其中,民营企业的识别是关键点,课题组基于工商大数据库,通过股权穿透识别企业实际控制人类型,完成了民营、国有、外商及港澳台商等较为完整的企业分类。同时,采用“大数据+统计数据”相结合的方法,较为全面准确地建立起民营经济专项数据体系,进而展开分析评估。

台州民营经济画像

《台州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紧扣高质量发展内涵,从民营经济的活力效益、要素环境、发展质量、贡献作用四大板块进行考察,评估指标体系由4个一级指标、22个二级指标、45个三级指标构成。

年台州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总得分为83.7分,较年总得分(82.8分)提升1.1%。除“活力效益”板块受疫情影响出现下跌外,其他三个板块均实现“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彰显台州民营经济的发展韧劲。

台州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一级指标得分及增速

通过指数评估、调研走访及与其他地区的数据对比,课题组发现台州虽然在规模体量方面不具优势,但呈现出新发展理念下的高质量发展趋势,“浓厚的企业家精神+有为政府的有力支撑”形成了良好的双轮驱动效果,“注重苦练内功+善于向外借力”快速积累民企核心竞争力,“坚持实体经济发展+金融供给良性互动”为勤劳创新诚信致富打牢扎实持久基石。

特点1:市场有活力,民企“小而美”

年末,台州市共有民营企业22.2万家、个体工商户46.6万家、社会组织家。各类民营主体较年均实现数量增长,其中民营企业数量同比增长2.2%,个体工商户数量同比增长11.8%。每万人拥有民营市场主体数达.5家,较年增加81.4家。

在全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家为民营企业,民营占比83.1%;台州拥有32家,%全部为民营企业。在全国家“单项冠军”企业中,家为民营企业,民营占比64.8%;台州拥有10家,其中9家为民营企业,占比90%,均呈现出民营数量较多且占比高的特点。另据台州披露数据,企业拥有国内外市场占有率第一的“隐形冠军”产品个。

长三角城市“专精特新”小巨人民营企业分布情况

并且,民营企业积极登陆资本市场,截至年末,台州拥有民营上市公司54家,数量位居全国地级市第四位,民营占全市上市公司数量的87.1%。年台州民营上市公司平均营业收入35.28亿元/家,较年增长4.4%;平均归属母公司净利润3.07亿元/家,较年增长60.7%,表现出较强成长性。而对比来看,台州民营上市公司平均营业收入低于同期全国水平(48.21亿元/家)和浙江省水平(42.14亿元/家),一方面说明台州民营上市公司有待进一步做大做强,另一方面也说明台州有更多小规模民营企业有意愿且有能力通过资本市场获得直接融资,体现出“小而美”的特点。

特点2:制造业发达,配套产业门类齐全

以“制造之都”著称的台州有31.2%的企业从事制造业,其中94.2%为民营企业。民营制造业集聚度高,相较于全国民营企业制造业数量区位熵(区位熵是城市该行业民营企业数量占城市所有民营企业数量比例与全国该行业民营企业数量占全国所有民营企业数量比例之比)为2.89,位于全国城市前列;而制造业也是台州市内民营企业数量区位熵最高的行业门类。台州制造业门类较为齐全,民营企业覆盖了近九成制造业行业小类。从行业大类来看,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汽车制造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等是台州在长三角城市范围内民营企业集聚的优势行业。目前台州已形成百亿级产业集群21个,国家级产业基地68个,重点培育汽车、医药健康、智能缝制设备、高端磨具、泵与电机、航空航天、智能家居等现代产业集群,是长三角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制造业大类民营企业数量区位熵测算

特点3:企业家精神浓厚,科技创新投入更下功夫

台州民营企业家在创业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扛得起大旗、经得起大浪、担得起大义、吃得了大苦、成得了大事”的企业家精神,构成了台州民营经济发展的“精神脊梁”,这在调研走访民营企业、倾听民营企业家讲述创业发展故事的过程中,感受尤为深切,并且众多头部企业家都具有坚持实业干主业、看准形势敢闯会干、要做就做行业老大的品质能力共性。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专注细分领域做优做强。在年疫情造成市场预期不稳的情况下,虽然民间投资大幅放缓,但民营企业研发投入大幅增加,民营企业从扩大产能等“硬投资”更多转向研发创新等“软投资”,不盲目扩张,更加注重苦练内功,蓄势待发。

年台州市民营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支出为.9亿元,较年增长25.8%;民营规上工业企业平均每家研发支出为.6万元,较年增加43.8万元;民营规上工业企业研发强度(研发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达2.7%,较年提升0.4个百分点。民营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民营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为65.3%,较年提升3.5个百分点。台州民营企业获得发明专利授权件,较年增长73.0%;占全部发明专利授权数量的93.5%,较年提高1.6个百分点。

台州市近三年发明专利授权情况

特点4:善于向外借力,拓宽发展空间

台州市积极缩小区位优势不强带来的差距,注重内外联动、区域协同,通过海外并购、科创飞地、高校合作、人才引进等方式,弥补技术、人才等自身短板,利用外部优质资源快速提升核心能力,激活发展动能,再进一步向外拓展。海外并购方面,以吉利集团、杰克缝纫机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为跨境并购的成功典型代表,台州民营企业在欧洲、美国等16个发达国家和地区累计完成54起海外并购,并且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境外并购的十条意见》,鼓励企业通过海外并购迈向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产学研联动方面,在调研走访头部民企过程中,发现其共性之一是在上海、杭州、武汉等高校资源丰富的大城市以及海外建立研发中心,实现“研发在外地、转化在本地”。台州已累计建成长三角“科创飞地”14个,并吸引多个高校院所在台州建立研发平台和转化基地,在技术研发方面赋能小微企业。

从长三角区域民企股本金流动来看,台州是年浙江省唯一呈现民营企业股本金投出和吸引双增长的城市。根据企业年报数据,年台州市民营企业对长三角区域的股本金投出额和吸引额分别为40.6亿元、54.3亿元,较年分别增长42.4%、85.6%。

年浙江省各市民营企业向长三角区域股本金投出情况

年浙江省各市民营企业吸引长三角区域股本金流入情况

特色5:解决企业发展痛点,支持民营举措到位

台州针对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关键痛点问题,改革创新突破,出台管用实招,为民营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发展提供成长全生命周期所需的各类要素和环境。

一是破解民资参与难题。台州创造条件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重点领域、重点行业,推行PPP常态化,按照“非禁即入”原则,一律对民间资本开放。杭绍台铁路项目作为全国首条民营资本控股高铁是重大基础设施领域向民间投资开放的新突破,将于年底通车。

二是破解招工用工难题。台州市根据企业需求,定制化开办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班,实行“订单式”培养。近三年技能人才数量呈现加速增长态势,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比重逐年上升。

三是破解用地空间难题。通过小微园区模式盘活土地资源效能,锐意改革突破,允许分割出售、产权分割;在下达工业用地指标时,对建设小微园区的优先安排。

四是破解融资难题。台州金融供给灵活充沛,通过信用保证基金、拓宽抵质押物范围、发展信用贷款等多种手段,已较好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小微金融改革成效显著。截至年末,台州民营经济贷款余额为.9亿元,同比增长19.7%;民营经济贷款余额占总贷款余额比重达40.3%,较年提升1.9个百分点。其中,个体工商户贷款余额达.8亿元,增长18.0%;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金融达65.5亿元,增长38.7%,知识产权质押登记额为.9亿元,在全国各地市中排名第一。并且,贷款利率持续下降;不良贷款率为0.68%,较年下降0.14个百分点,始终处于较低水平。

台州市近三年民营经济贷款余额及占比

此外,良好的营商环境、为企业排忧解难的政府服务形成了良好的政商关系。

总的看,台州市民营经济已呈现出“”的特征,即贡献了86.2%的税收、80%的GDP、93.5%的新增发明专利授权、90%以上的就业、98.6%的企业、91.5%的进出口额。同时,民间投资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重接近70%,民营企业利润贡献度超过70%,民营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强度低于全市整体强度。

近三年台州市民营经济贡献情况

台州民营经济发展态势良好,但对比来看,在经营效率、人才素质、数字化转型升级、交通运输等方面存有短板和差距,下一步建议推进“有效市场+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持续激发企业家精神,不断加强政策引导和政策保障,推动和支持民营企业转向生产率驱动式发展,迈向价值链中高端,深化高质量发展。

1.推动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形成新增长点。随着产业价值增量更多向研发、设计以及营销、服务等环节发展,推动制造企业进一步向“制造+服务”、“产品+服务”转型,并提高研发、采购、物流、售后等生产性服务业效率,为企业成长提供新动力。

2.立足双循环,继续支持企业深度国际化。一方面,优化落实“走出去”支持政策,鼓励企业通过绿地投资、并购重组等方式直接投资发达国家和优质企业,依托其领先技术和市场优势提升核心能力,谋划国际化布局。另一方面,瞄准挖掘国内市场,对于依赖进口而国内需求旺盛的领域,加快进口替代和填补空白。

3.激活小微,做强企业梯度培育。继续保持小微企业发展特色和支持政策,活跃小微企业生态。同时,积极推进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按照“科技型中小企业-隐形冠军和专精特新小巨人-单项冠军企业-高市值上市公司-世界级领军企业和链主企业”的路径,建立多层次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扩大优质企业蓄水池。

4.加强数字化赋能转型,提升经营效率和效益。进一步激发产业数字化的生产力效能,培育制造业的数字化优势,推动生产运营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重塑传统行业的生产模式和价值体系,同时做强或引入领先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搭建中小企业云服务平台,并建立完善数字化改造支持政策,推动更多企业“愿意转”、“转得起”。

5.加大人才招引培育力度,促进人才链与产业链协同发展。加快构建与产业发展相匹配的人才结构,靶向引进与主导产业关联度高的紧缺型产业人才,拓展“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柔性引才通道,建立专业化人才服务和特殊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收入分配制度。

6.大力推进跨区域体制机制创新,构建区域协同共同体。在日趋激烈的城市竞争中,通过跨区域协同补短板、锻长板,立足自身产业特色,进一步巩固和放大台州的比较优势。加快交通物流、贸易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畅通要素流动的硬环境;深化营商环境建设,推进跨区域政务事项通办,加强惠企聚才政策的吸引力;以更大力度完善产学研对接合作体系,增进科技成果在台州的有效转化,积极推动创建制造业创新中心,持续激发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积极性;优化产业布局,形成区域间产业链协同。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z/4413.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