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从七普人口变动,看璧山协同发展

白癜风有没有忌口的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243609.html

人口的变化,是一个区域的“风向标”。人口的涌入,既代表了吸引力,也带来了“红利”。

“七普”数据显示,璧山区常住人口从年的58.6万人,增加到年的75.6万人,十年净增17.0万人。优势明显、成绩抢眼。

常住人口十年增幅高达29.0%

常住人口总量从主城都市区中第19位前进至第14位

年,璧山区常住人口达到75.6万人,在主城都市区排第14位,与年相比提升5个位次,是主城都市区中提升位次最多的区县之一。

▲、年重庆市主城都市区常住人口总量

常住人口增量和增幅居主城新区首位

年,璧山区常住人口较年增加17.0万人,占全市人口增量的5.3%,增量居主城都市区第7位、主城新区首位;增幅高达29.0%,高于全市17.9个百分点,增速居主城都市区第6位、主城新区首位。

▲年重庆市主城都市区常住人口增量及增速(以年为基数)

在人口加速向中心城区聚集、主城新区人口占比下降的总体趋势下,璧山作为人口规模不大的非中心城区,实现这个增量和增幅颇为不易。

人口数据的增加不仅仅一个简单的阿拉伯数字,他们对应着17万个活生生的人,他们的到来能为本地企业生产经营提供人力支持和智力保障,也能通过实实在在消费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璧山为何能成为

主城新区人口增量引领者?

人口结构如何?

下面逐一解析

人口变动与产业发展协同

通过“微笑曲线”可以一定程度上诠释璧山“人口引力”。施振荣先生基于微观企业发展战略制定层面,根据波特“价值链理论”最早提出“传统微笑曲线理论”,他认为强化研发创新提升技术水平以及强化品牌意识提升服务水平,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本。该理论被拓展应用于产业研究层面,形成“产业价值链微笑曲线”理论,横轴代表价值链分工中的不同环节,纵轴代表不同生产环节所包含的附加值,价值链分工中呈现“两端高、中间低”的附加值分布。产业升级不仅可以通过向产业内“微笑曲线”两端高附加值环节移动来实现,还可以通过跨产业推动“微笑曲线”的整体上移来实现。

十年之前,璧山资源禀赋有限、科技创新基础相对薄弱,产业聚集于微笑曲线底部,“西部鞋都”是璧山名片。十年之后,璧山全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创新链布局产业链,一手抓传统产业提档升级,一手抓新兴产业集群引育,璧山产业向微笑曲线左端和上方推进,“科技璧山、创新璧山”成为新名片。

不管是传统产业的扩张和升级,还是新兴产业集群的引进和培育,都离不开人力和人才资源的支撑。结合目前能获取的数据来看,过去十年,璧山人口结构变化趋势与产业强化和升级进程基本协同,充分享受“人口数量红利”,逐步向追求“人才质量红利”方向演进。

充分享受“人口数量红利”

一方面,人口流动趋势与产业发展对人力资源的需求不谋而合。

十年来,全区三次产业结构优化为5.3:52.8:41.9;第二产业构建起汽摩产业、消费品产业、电子产业、装备产业和材料产业“五大支柱产业”格局。

通过外部引进和本地培育,全区规上工业企业数量达到家,较十年前增长70%左右。原企业的壮大和新企业的引进,释放大量工作岗位和用工需求,仅精元、大泰、弗迪锂电池三家企业投产后新增用工近万人。

为解决“招工难”问题,区委区政府组织专班,从周边区县以及贵州、云南、四川等临近省市引进大量劳动力。年,全区流入人口人,其中从市外流入人,占37.6%;从市内其他区县流入人,占62.4%。分性别看,流入人口以男性居多,性别比为.46;其中跨省流入人口中性别比更是高达.70。总体看,人口流动趋势与产业发展对人力资源的需求不谋而合。

▲年璧山区流入人口结构图

另一方面,老龄化加剧背景下劳动力人口占比降幅控制在较低水平。

近十年,我国跨过第一个快速人口老龄化期,全国劳动年龄人口和占比双双下降,而重庆60岁以上老龄人口占21.87%,在全国排第5位,高于全国3.17个百分点,可以说老龄化程度高、劳动力占比下降是重庆人口结构中最为突出的问题。

在此背景下,璧山也难以独善其身,15-59岁劳动力人口占比从年的66.7%下降至年的64.5%,十年下降2.23个百分点,尽管如此,璧山劳动力人口占比降幅在主城都市区中仅略大于涪陵0.13个百分点,与全市下降3.36个百分点相比降幅相对较低。十年来,璧山劳动力人口净增9.66万人,增量排主城都市区第6位、主城新区首位。

虽然目前还不能获取流入人口的年龄结构数据,可以初步推断的是,在人口生育和死亡、原有人口年龄结构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流入人口为全区劳动力的增加做出了积极贡献。可以说,上一个十年,璧山以产业发展为基础,积极争取并充分享受“人口数量红利”。

▲年、年重庆市主城都市区15岁-59岁常住人口占比

“人才质量红利”逐步显现

近三年,璧山向着力推动传统产业向微笑曲线左端研发创新环节移动,通过新兴产业引进和培育力求向微笑曲线的上方实现整体突破。

基于向产业内微笑曲线左端上移方面:以创新平台搭建为抓手、以促进产学研合作为路径,积极推动智能制造、电子信息等产业向价值链高端迈进,促进汽摩、机电、鞋业等产品迭代更新。全区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从年的0.92%提升至2.95%,研发人员从人增加至人。

基于微笑曲线整体抬升方面:一是精准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大项目带大集群。牵手比亚迪,具有全球领先水平的“刀片电池”在璧山实现量产;携手康佳,共建半导体光电科技产业园,成功研发P0.玻璃基板上最小间距的MicroLED显示屏。基于这些首创技术和产品,着力打造动力电池、光电技术千亿级产业集群。二是高度重视成果转化,自主孵化培育新产业集群。通过以重庆大学璧山先进技术研究院为代表的“政产学研”融合平台和以重庆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为代表的科技成果产业化平台,靶向畅通科技成果孵化通道,力求通过自主孵化培育生成一群本土高新技术企业。

产业升级不管是“向左移”还是“向上移”,高素质人才都是最关键、最核心的要素。为吸引更多高层次人才扎根璧山,全区本着念好“区域价值经”吸引人才,布好“高端产业链”招揽人才,建好“创新大平台”集聚人才的理念,开辟人才医疗保健、配偶就业、老人养老就医、子女入学入托“绿色通道”,实施“璧山英才”计划,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和高层次人才聘用工作。仅年就通过柔性引进、全职引进和自主培养方式,吸纳海内外高层次人才余人,其中仅康佳光电技术研究院就汇集专家团队近人。

▲年、年主城都市区平受教育年限

随着全区教育水平的提高和高端人才的逐步流入,人口受教育程度明显提升。年全区常住人口中,拥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人;与年相比,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人增加为11人,增长1.28倍;平均受教育年限从8.47年提高至9.53年,提升1.06年,提升幅度在主城都市区中排第5位,“人口质量红利”逐渐显现。

城市魅力和发展前景提升人口聚集力

如果说上一个十年对人力和人才资源的引进是璧山在抢人大战中获取的阶段性胜利,那么逐渐沉淀的城市魅力和良好的发展前景,吸引了大量人口前来璧山购买自住和改善性住宅,这些主动聚集到璧山的购房者将成为璧山未来几十年进一步发展的资源宝库。

重庆向西,大势所趋。作为主城都市区同城化发展先行区、成渝城市群重要链接点,璧山承担着打造“百万级中心城区人口城市”的使命。

目前,璧山已成为重庆房地产市场的热门区域,年销售的商品住宅中区外购房者占70%,这一占比呈逐月扩大态势。这些购房者的需求和动机直接关系到他们能为璧山发展做出的贡献程度。

对最近一年内已在璧山购房、计划半年内在璧山购房的位外地购房者调查访问发现:外地购房者中25岁-45岁人口占82%,大专及以上学历约占68%;外地购房者中购房目的是“自住”的占81%,其中外地自住购房者中72%的人正在上班且工作地点不在璧山,这些年轻化、高学历化的外地购房者或将成为璧山新市民。据此粗略推算,年正在上班且工作地点不在璧山的人在璧山购房超过套,这些房屋承载的人口,或将成为推动璧山发展的资源库。

未来十年,全国人口总量将达到峰值后逐步下降,人口负增长在不远的将来将成为现实,“人口数量红利”进入尾声,“人口质量红利”将成为下阶段各地争夺的焦点。上一个十年璧山人口素质虽然有较大幅度提升,但每十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数仍低于全市平均水平人,平均受教育年限低于全市平均水平0.27年,随着产业的不断优化和升级、“科技璧山、创新璧山”全面推进,对高端人才的需求将进一步扩大,如何引进和培育高素质人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又一课题。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z/4379.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