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头新闻记者孙达孙剑波文/摄
在5·18国际博物馆日来临之际,记者走访了哈尔滨一些有特色的私人博物馆,包括华夏鞋文化博物馆、“报本堂”明清木雕博物馆、东宝地球矿物化石博物馆……发现里面的展品新颖独特,不但体现了小而精的办馆策略,甚至在某些方面填补了国家博物馆收藏的空白。
记者从哈尔滨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了解到,目前哈市备案博物馆共78家,其中非国有博物馆37家,占全市博物馆总数的47%。这些私人博物馆,隐藏在都市生活中,每一个馆的背后,都有一个痴迷的收藏者和传奇的收藏故事,而每一个博物馆的经营状况也不尽相同。
从明清木雕到上千幅油画
私人博物馆最大诱惑是藏品独特
在哈尔滨市松北区龙川路上,有一家“报本堂”明清木雕博物馆。步入馆内,满满几间屋子的各色木雕花板、各式匾额,让人仿佛置身于徽派老建筑中。“报本堂”的“堂主”刘喜林,自幼喜欢书画,年轻时在外企工作,后来自己做生意。他的最大爱好就是收藏老建筑上的木雕花板。每次去南方,都要找寻一些品相好的建筑构件,久而久之,家里和工厂仓库就堆满了上万件藏品。千门万户,千幅木雕图案,每一个花板上的纹饰都寓意不同,雕工技法也各有特色。像“二十四孝”图,意在教育子女;“金蟾折桂”寓意金榜题名……刘喜林每天研究着花板上的各种纹饰,各种刀工技法,很是痴迷。他指着一件雕刻有“龙凤呈祥”图案的花板对记者说:“这是多层深浮雕,典型的徽州木雕,很有特色。”而来“报本堂”参观的,多是学习美术的高校在读生,这里的藏品,为他们打开了眼界,也从中找到了灵感。
哈尔滨华夏鞋文化博物馆收藏了上万双鞋。近日,记者走进这家博物馆,马上被眼前的藏品震撼了,各式鞋子琳琅满目,三寸金莲、绣花鞋、虎头鞋、乌拉草鞋、官靴、战靴等,不一而足。而每双鞋子都有它特殊的时代背景和文化信息,它们跨越时空,仿佛讲述着一个个精彩的人生故事。
在众多展品之中,三寸金莲最惹人注目。虽然之前通过文字记载对三寸金莲有一定了解,但真当一双双小鞋呈现在眼前时,还是被它的小巧所震撼,很难想象,历史上的女性需要缠足裹脚经受多大的痛苦才能穿进这样的小鞋?如今,它们作为展品,向人们讲述着过去的历史民俗。仔细观看,三寸金莲小巧精致,绣工精美,莲生贵子、榴开百子、双蝶恋花、龙飞凤舞等图案,无不寄托着人们对美满生活的向往。
三寸金莲堪称工艺品,但带给参观者的心理感受却不那么舒适,与之相比,上千双虎头鞋则让人倍感温暖。民间认为,鞋前脸儿和鞋帮上绣制虎或虎头图案,这样可为小孩壮胆、避邪。博物馆里展出的上千双虎头鞋,都是从民间收来的,由母亲或长辈亲手缝制,颜色图案各不相同,但都传递着对孩子平安健康的祝福。在众多虎头鞋中,有一双鞋面上绣着的蝎子、蛇、壁虎、蜈蚣、蟾蜍等五种毒物,很是特别,它寓意让孩子远离疾病,五毒不侵,真是满满爱意。
坐落于太阳岛的哈尔滨城史文物馆,则通过一个个实物见证着城市变迁,馆内一些藏品十分引人注目,如哈尔滨老巴夺兄弟烟厂生产的哈瓦那雪茄,哈尔滨寒光影片公司出品电影《人间地狱》广告等,向人们展示着一座城市的记忆。而坐落于哈尔滨南岗区红领巾街的黑龙江同镇艺术博物馆,则收藏着俄罗斯功勋艺术家和人民艺术家的多幅油画精品,很多油画爱好者和学习绘画的小朋友经常来参观。
建馆容易养馆难
为情怀买单的多是实力派藏家
走访调查中,记者发现,哈尔滨的许多私人博物馆藏品独特,很多“宝贝”在全国也都出类拔萃。像双城区的哈尔滨世纪汽车历史博物馆,是中国首个专业老爷车博物馆,馆内通过展示近百辆珍贵历史车辆来介绍世界汽车发展的历程,很有特色,吸引了自全国各地的汽车爱好者前来参观。
去年2月成立的“哈尔滨市东宝地球矿物化石博物馆”,坐落在阿城区,馆内有一组“鳄鱼池”,是大型两栖类古鳄——石油马来鳄的群体化石,共9条,其中单条最长2.4米,堪称镇馆之宝。这家私人博物馆共4层,其中一个展厅展出的是《地球生命演化过程》主题,展陈布置很像公立博物馆,共展出大小化石及标本余件。馆内还有一层用来展示组成地球的物质基础――矿物、岩石到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矿产资源和能源,共展出大小矿物、矿石标本及宝玉石余件。这家私人博物馆作为“中国收藏文化示范基地”,成为阿城区中小学生的课外活动好去处,在寒暑假,接待了一批批的小游客。
从私人收藏到开办博物馆,这背后,是藏家们“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理念。从爱好到经营,一旦私人博物馆成立,运营成本不小。在文博界,早有“建馆易养馆难”的说法。记者走访发现,能为私人博物馆情怀买单的,多是实力派藏家。汽车历史博物馆和东宝地球矿物化石博物馆,背后的主人都是商人,靠做地产生意盈利,再反哺博物馆。黑龙江同镇艺术博物馆的主人王同镇,早年创办公司去俄罗斯经商,本身是公司董事长,还是俄罗斯绘画精品的收藏家。华夏鞋文化博物馆的彭喜才,开办博物馆的房屋是自己的房产,他诉记者:“博物馆的人员工资、水电费、取暖费等支出都是靠我经营的其他公司收入来贴补。”
不能“守着金山愁生计”
私人博物馆要用营销理念来运营
除了用其他商业经营利润反哺博物馆,私人博物馆还有更好的经营之路吗?采访中,彭喜才告诉记者,去年4月,华夏鞋文化博物馆曾受邀参加成都举办的“芳径——流动的中华鞋履文化展”,这也是该馆首次靠藏品盈利。但几十万的收入相比博物馆的投入,是九牛一毛。尽管如此,彭喜才仍满心欢喜,因为自己的博物馆受到业内肯定。他的想法是,将来在北京等城市设立分馆,把鞋业订制与博物馆相结合,以商养博。
相较大多数私人博物馆免费开放的情况,年建成的哈尔滨世纪汽车历史博物馆,是其中少有的售卖门票的博物馆,30元一张门票,网上卖25元。一些参观者留言评价道:“近距离看老爷车和那些有故事的藏车,真是很震撼。”但相比于展品的维护、安保及人员等开支,门票收入远远不够。因展馆面积有限,博物馆主人刘波已在双城区另外兴建新的馆址。他的计划是,将其他私人博物馆也引入进来,像缝纫机等,形成一定规模,也成为当地旅游的一大特色。
作为哈尔滨首家私人博物馆,年在平房区成立的黑龙江春和博物馆,则早已远走南方寻求出路。馆长付春和是邮政局退休职工,馆内有藏品一万多件,其中,满族瓷板砖、伪满时期的各种票证,极具北方地域特色。当年,因为没有雄厚的资金维持,“守着金山愁生计”的状况使得博物馆的运转遇到瓶颈。年,沙家浜芦苇荡风景区来哈招商,看上付春和的博物馆,他便带着馆内文物搬去那边。付春和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介绍,他的博物馆门票20元,包含在旅游区的套票内,每年的门票收入足够博物馆经营,而他则保证全年基本天天开馆,展品的实力和东北人的实在,让他站稳脚跟。
对于私人博物馆的发展,付春和说:“一定要有特色,像春和博物馆在南方也是主打北方特色,满族瓷板砖等展品在别的博物馆看不到,而且,我们很多展品是专家鉴定的国家一二级文物。办私人博物馆,要多方寻找出路,用营销的观念来运营,绝对不能等、靠、要,只要藏品有足够的吸引力,在建馆、用地、融资等方面找准时机,一定能生存下去。如果将来有好的机会,博物馆能搬回哈尔滨发展,我们一定会回去,毕竟故土难离。”
今后,哈尔滨的私人博物馆是否会得到一些政策扶持呢?采访中,哈尔滨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王伟处长表示:“博物馆作为文化公益设施在传承城市历史文化、引领城市核心价值、打造特色旅游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为解决非国有博物馆在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我市正在研究制定有关扶持非国有博物馆发展扶持办法,相信该办法出台后对我市非国有博物馆健康发展、完善公共文化管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