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力品牌初创记政协头条

10来岁时(20世纪80年代)的某一天,母亲托朋友给我买了一双白色红边的“回力”球鞋。当时,这白色红边的“回力”球鞋可是市场上的抢手货。自那以后,我对“回力”鞋的喜爱,一发不可收。多年以后,知道了“回力”鞋厂的故事,才明白年少时只想着“臭美”“好看”的认知是多么肤浅。

说到“回力”鞋厂的初创故事,必须回到多年前的上海。

年11月17日,根据《南京条约》和《五口通商章程》的规定,上海正式开埠。从此,中外贸易中心逐渐从广州移至上海。外资和外国商品,遂纷至沓来。橡胶制品也如同其他“洋货”一样强势涌入上海,甚至占领全国市场。

年,广东籍日本华侨容子光、容祝三兄弟与潘氏兄弟一起集资约2万银元,在上海创办“中华橡皮厂”,拉开了中国民族橡胶工业发展的序幕。虽然“中华橡皮厂”仅存活3年,就因为技术落后,在与“洋货”的竞争中败下阵来,但上海民族橡胶工业发展的势头已经“箭在弦上”。

20世纪40年代上海街头的“回力”球鞋广告

年,杂货店伙计出身的正泰昌华洋杂货抄庄老板——江苏江阴人刘永康(—年)与义大华洋杂货抄庄合资,在上海塘山路开设“义昌橡皮物品制造厂”,专门生产胶鞋。年变更为“正泰橡皮物品制造厂”,刘永康出任督理。该厂就是“回力”鞋厂的前身。

据《上海橡胶工业志》记载,年是正泰橡皮物品制造厂(即“回力”鞋厂前身)的一个重要转折年。20世纪30年代,市场上行销的胶鞋,已不像早年那样只是套穿在皮鞋、布鞋外的“套鞋”,而是在雨天换穿的全胶鞋;与此同时,布面胶鞋(跑鞋)也开始在大城市中流行,备受上海学生、工人和外地城镇青年的喜爱。年的正泰橡皮物品制造厂,因遭遇蒸缸爆炸事故,损失惨重,加之经营不善,正濒临破产的困境。于是,刘永康以自身“信用”作担保,一面筹措资金整修厂房恢复生产,一面紧缩机构改善经营,并将正泰橡皮物品制造厂易名为“正泰信记橡胶厂”。他迅速地捕捉到了20世纪30年代布面胶鞋(跑鞋)价值重大这一市场需求信息,立刻敦促厂部主管制订适应市场需求、在商战竞争中主动出击的一系列措施。其中的一项重要措施就是,开发增产布面胶鞋。

刘永康还意识到,想在橡胶工业中走出自己的发展道路并在竞争中获胜,必须要从根本上改进加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办法,而要解决这个问题,唯一的方法就是聘请熟悉工业企业管理的“能人”。于是,年春,刘永康派人专赴广州,礼聘薛铭三来厂工作。当年5月,正式聘任薛铭三为正泰信记橡胶厂经理,同时委任洪福楣为协理、洪福荣为工程师、杨少振主管供销。毕业于清华大学经济系的薛铭三,“果然不俗”,受任后一出手就是两个大招儿:第一件大事,抓生产经营管理,首创胶鞋成型流水作业法;第二件大事,创立“回力”商标。后来的发展事实证明,刘永康年的决断是非常英明的。正因为礼聘薛铭三,调整生产改善经营,创立“回力”商标,才成全了正泰信记橡胶厂,从而成全了日后赫赫有名的上海老品牌——“回力”,才成功地在上海老字号老品牌榜单中增添了一颗耀眼明珠。

年10月7日,《申报》刊发“回力”球鞋征名揭晓启事

不得不承认,能够意识到聘请熟悉工业企业管理“能人”重要性的刘永康,其本人就是一个“大能人”。清光绪28年(),19岁的刘永康来到上海兴圣街(今永胜路)隆兴昌杂货号当伙计。因为勤奋肯干,这名伙计颇得老板赏识,仅1年后便被老板委以负责经营隆兴昌杂货号的重任。老板故世后,刘永康盘下这个货号,成为业主。年,刘永康与人合伙开设正泰昌华洋杂货抄庄,专营日货。年,开设了上文提到的义昌橡皮物品制造厂。

年1月28日,刘永康参加抗日救护队,开始积极投身抗战;年后,“回力”鞋厂意识到,轮胎属于战略物资,不能被洋人掐住中国人的这道命门,于是自主研发并成功生产出胶鞋的“近亲”——轮胎,专供抗日军队使用;20世纪40年代中叶,“回力”鞋厂率先派出员工赴美留学,赴美员工完成了硕士学业,带着先进的设计理念和制鞋技术回国,极大地提升了“回力”鞋厂的设计与制造能力。年第七届全国运动会前夕,“回力”鞋厂推出新型弓形特制球鞋,并雇用飞机飞撒宣传单,一时名声大振;新中国成立前,“回力”鞋厂就已经成为中国胶鞋业的“第一品牌”,始终站在上海民族橡胶工业斗争“洋货”的阵地前沿。

在“风雨如盘暗故园”的20世纪30年代,落后意味着挨打,国人渴望国家强盛。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难之际,不仅“回力”鞋厂,刘永康及其后人们,都表现出了浓郁的爱国主义精神,表现出一定的勇敢和担当。诚如初创“回力”鞋厂是上海民族橡胶工业斗争“洋货”的爱国之举一样,刘永康和整个“回力”人的爱国行为,一以贯之。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p/7245.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