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年,中国取得不错的经济成绩,GDP(国内生产总值)总量成功突破万亿元,经济增速达8.1%,位于全球第一队列。这一年,广东省东莞市GDP成功突破万亿元,我国“GDP万亿俱乐部”成员数量达到24个。其中,南方城市18个,北方城市6个,排名由高到低分别是上海、北京、深圳、广州、重庆、苏州、成都、杭州、武汉、南京、天津、宁波、青岛、无锡、长沙、郑州、佛山、济南、合肥、福州、泉州、南通、东莞、西安。
这24个城市人均GDP水平均已超越高收入经济体门槛,其中排名前13位的“万亿城市”的人均GDP已超2万美元,达到中等发达经济体的水平。GDP突破万亿元意味着城市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区域影响力、辐射力进入新量级,对周边地区能发挥更强的引擎作用。
正如国务院总理李克强3月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所说的那样,要促进东、中、西和东北地区协调发展,支持产业梯度转移和区域合作,“经济大省要充分发挥优势,增强对全国发展的带动作用”。如今,我国高质量区域发展布局更加完善,多个经济增长极齐头并进,许多“万亿城市”都成为所在区域的领跑者。这些城市为什么能领跑全国?他们的优势在哪里,未来发展潜力如何?本报带来一组关于“GDP万亿俱乐部”成员的报道,希望可以给读者一些启示。
本报记者
季晓莉孙弋弋
年,“GDP万亿俱乐部”24个城市中,北京、上海是4万亿元量级,深圳是3万亿元量级,广州、重庆冲刺3万亿元,苏州刚过2万亿元,成都、杭州冲刺2万亿元,武汉、南京、天津、宁波在1.5万亿元量级以上,其余城市都在万亿元量级上不断成长。因此,如今中国GDP十强城市门槛已经提升至1.5万亿元。逆水行舟,不进则退,GDP总量排行榜上的城市排名每年都会变化,城市间竞争激烈。
看向“头部”城市,北京因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医药健康产业,特别是生物医药的爆发式增长,支撑了经济快速增长;上海GDP实际增速略低于北京,但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产业制造业产值增长达18.3%,每千人拥有企业数位居全国第一;深圳增长质量很高,高科技和外贸出口作为支柱行业前景光明。
在迈入3万亿元的竞争中,广州和重庆GDP的差距从年不到17亿元扩大到年的.95亿元,“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地位没有被撼动。在今年的地方政府工作报告中,广州提出“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广州向来以服务业发达著称,重仓制造业利好南沙、黄埔、番禺等郊区新城。佛山、顺德、东莞历来注重实体经济发展,都是全国闻名的制造业基地。
重庆作为我国西部重要城市和最大的直辖市也不容小觑,年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比重分别为28.9%、19.1%,针对原始创新能力和产业核心竞争力不足问题已经绘制了科技进步路线图,今后5年的重点主攻方向得到明确。
苏州年GDP为.3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首次迈上4万亿元量级,增长约16%。苏州科创板新上市企业数量全国第一,拥有代表世界数字化制造最高水平的全球“灯塔工厂”数量全国第一。制造业是长三角经济增长的底气所在。年苏州、无锡等城市的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都纷纷实现突破,分别超过4万亿元和2万亿元。
成都的未来发展值得看好,它是我国第四个常住人口超万的城市。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成都无疑迎来了更好的发展机遇,将和重庆一起,成为西南地区“经济双雄”。
此前多年,武汉GDP一直高于杭州,但年杭州反超武汉;年,杭州GDP总量达亿元,武汉为.76亿元。杭州作为产业城市、电商之都,有阿里巴巴、吉利控股、荣盛控股等头部民企,民营经济兴盛,年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的27.1%。
“杭州市将继续坚定不移支持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巩固传统优势产业,保持行业领跑地位。坚持把制造业作为强市之基,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确保制造业比重和质效显著提升;坚持把扩大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核心引擎,着力打造新型消费中心城市,积极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服务企业。”杭州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向本报记者这样阐释杭州的未来发展策略。
而武汉作为门户城市,是九大国家中心城市之一,长期担任中部六省的GDP第一城、人口第一城、科教第一城、工业第一城、消费第一城,如今仍然稳坐中部六省城市之首,GDP与长沙和郑州拉开约亿元量级的差距,合肥、太原、南昌则差得更远。
天津作为直辖市之一,年开始经济增长放缓,但年是过去几年中增长最快的一年,应是天津淘汰落后产能,建立起集成电路、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等产业体系开始见效。
宁波和青岛同为港口城市,又都是副省级城市、计划单列市,GDP总量相差甚小,都紧贴1.5万亿元标准线下侧,年宁波比青岛多8亿元,年多了亿元。“宁波要早日实现两万亿元经济总量目标,以补齐科技创新短板推动发展动能转型、以加快新兴动能培育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以交通枢纽门户打造推动城市能级提升、以世界一流强港建设推动开放优势重塑是关键所在。”宁波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刘兴景对本报记者表示。
一些中西部地区省会城市近年来经济表现靓丽,例如长沙年GDP总量基本坐稳全国第15位,甚至有望追赶前面的无锡、青岛等城市。近期国家正式批复了《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十四五”实施方案》,而以长沙为首的长株潭都市圈成为了中部地区唯一一个确定批复的都市圈。
作为山东省会,年济南深入实施工业强市发展战略,加快建设“智造济南”,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5.9%。济南提出未来将打造先进制造业和数字经济两个万亿级产业高地,支撑工业营业收入突破万亿级,期望年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家,是年的两倍。
安徽省近年来异军突起的合肥依托“国家科学中心城市”优势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在集成电路、新型显示、人工智能、量子产业等重点产业领域提前布局,成为近几年的网红城市,有“最牛风投之城”之称。年,除了合肥进入万亿俱乐部,安徽省内的芜湖、六安和池州占据了长三角GDP增速前三名。其中,芜湖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36.4%,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21.3%,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光电子器件、锂离子电池等高新产品产量增幅超30%。
看向福建省,省会福州实力不俗,年GDP再破一个千亿元门槛,站稳了万亿元量级地位。而泉州是中国民营经济大市,作为中国重要的制造业生产基地和外贸出口基地,拥有纺织服装、鞋业、石化、机械装备等九大千亿产业集群,GDP从亿元到突破万亿元,仅用了7年时间。年福州GDP超过了泉州,作为省会城市,福州在国家级新区、自贸区等获批方面更具优势。而厦门是计划单列市,与深圳、宁波、青岛、大连同级,也是福建的金融中心,但经济总量和人口规模比福州、泉州小很多,尚未能上榜万亿元城市。
郑州与西安都是北方地区的“新一线城市”,也都是国家中心城市,从GDP来看郑州比西安多了约亿元。借力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航空港实验区、跨境电商综试区、河南自贸试验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国家战略的“东风”,郑州围绕新兴产业“谋篇布局”,全力打造电子信息“一号”产业,加快推进汽车及零部件等传统优势产业发展,大力发展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高端智能装备、新型材料等新兴产业。
而西安则是西北首个GDP破万亿元城市,也意味着九大国家中心城市GDP全部超万亿元。因为工业用地用水紧张,西安的工业短板短期内难以快速解决,年的新冠肺炎疫情也给西安按下40多天“暂停键”,但西安仍保住了“万亿”地位。今年初西安砸下总投资2.5万亿元的“大单”,其中先进制造业及研发平台项目个,占据总项目清单的34%,主要包括国家先进稀有金属材料技术创新中心、西安美畅制造基地、拓尔微电子产业基地等科创项目。
总的来看,年GDP量质齐升的城市,大多新兴动能强劲,先进制造业比重较大,高技术产业带动力增强。在新的一年,各地也不约而同更加强调产业升级、高质量发展,将新能源、数字经济、智能制造、发展专精特新“小巨人”等列为发展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