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我们的家乡97110人脱贫,淅川交出

治白癜风兰州哪家医院好 https://news.360xh.com/202003/18/56218.html

淅川县是全国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河南省四个深度贫困县之一,集山区、库区、移民区于一体。年底,全县贫困发生率达10.66%,为全市最高;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户人,个建档立卡贫困村中98个为深度贫困村,占全省7.9%、占全市49.2%,贫困程度深,扶贫任务重,脱贫路径窄。

面对特殊的县情,五年来,淅川县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倾全县之力、集全县之智,调动一切资源,强化精准施策,从绿水青山中走出生态脱贫路,“短中长”产业发展模式被评为“大国攻坚、聚力扶贫”全国十佳优秀扶贫案例写入焦裕禄干部学院教材;党建扶贫、短中长产业扶贫、教育扶贫等特色做法先后6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批示;脱贫攻坚综合评估连续4年位居全省前列,年2月份顺利实现高质量脱贫摘帽,目前,全县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退出。

易地搬迁住新房

党建引领,凝聚脱贫攻坚合力

火车跑得快还靠车头带。脱贫攻坚伊始,淅川县突出党建引领,把党建资源向扶贫一线倾斜,以强大的组织保障夯实各项工作根基。

建立健全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任第一副组长的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形成县委书记挂帅、县四大班子共同参与、各级党组织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在全市率先成立由80余名精兵强将组成的脱贫攻坚指挥中心,使其成为脱贫攻坚的参谋部、作战部。建立健全县四大班子领导“联乡包村帮户”制度,逐乡镇、逐行业组建脱贫攻坚专班,逐村成立脱贫攻坚责任组,派驻驻村第一书记,组建驻村工作队,抽调余名党员干部逐户结对帮扶落实政策帮扶,层层抓落实、责任全覆盖。

县委书记卢捍卫与马王港村贫困户亲切交流

县委书记卢捍卫时刻牵挂脱贫攻坚工作,多次深入县脱贫攻坚指挥部调研指导,与广大扶贫干部一道共谋脱贫攻坚大计。他还常常利用节假日休息时间到各乡镇调研,足迹遍布所有贫困村。县长杨红忠经常与各部门负责人研究行业扶贫政策至深夜,他多次深入贫困村、贫困户家里调研,详细了解各项扶贫政策落实情况,问计于民,问需于民。

在县领导的示范带动下,广大扶贫干部也热情饱满地投入到脱贫攻坚战役中去,用实干和担当向组织、向人民交上了一份份精彩的脱贫攻坚答卷。

淅川县还注重在脱贫攻坚一线锻炼干部、选拔干部,在全省率先推行并优选后备干部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借助村“两委”换届契机,把一批致富能手、返乡大学生、复退军人等选进村班子,全面充实了脱贫攻坚一线力量。先后提拔重用扶贫干部人,其中83名第一书记得到提拔重用。

党建引领凝聚起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短中长”结合,打造脱贫致富恒业

隆冬时节,马蹬镇平发农业食用菌产业扶贫基地里,到处是一派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俺这香菇不愁卖,福建的客商常年驻在这里收购,目前市场价湿菇每斤5元,干菇每斤32元,经济效益可观。”平发农业食用菌产业扶贫基地负责人寇元钦兴奋地告诉记者。

马蹬镇平发香菇基地

据了解,马蹬镇平发农业实用菌产业扶贫基地现有务工贫困群众10户,年人均收入1元,通过代种代养带动36个村户名贫困群众顺利脱贫摘帽。

马蹬镇平发农业实用菌产业扶贫基地是淅川县产业扶贫的一个缩影。“十三五”以来,淅川县结合特殊的区位,创新产业扶贫思路,探索走出了一条“短中长”相结合的绿色脱贫攻坚路径。短线产业主要因地制宜,发展食用菌、中药材、大闸蟹等“短平快”产业集群,确保短期可脱贫;中线发展软籽石榴、薄壳核桃、杏李、大樱桃等生态林下经济套种产业集群,确保中期可致富;长线依托生态和人文旅游资源,做大做强旅游业,确保长远可持续小康。

河南仁和康源农业公司种植的突尼斯软籽石榴,是石榴中的高端品牌,市场售价每公斤高达20至30元。小小的一棵石榴树,经济效益显著:土地流转,让群众有了地租收入,同时,当地贫困群众还可以在基地就近务工,赚取收入。

“我在这里包了28亩地负责锄草,一年收入元,地租元,再加上平时打零工的收入,每年能挣到余元。”日前,九重镇张河村贫困群众王洪才扳着指头给记者算了一笔账。

在淅川,发展林果产业受益的远不止王洪才一家。截至目前,全县生态林果面积达到38万亩,林下套种面积超过50%,基本实现贫困户全覆盖,受益户年均增收元以上。

短中线产业让贫困户的腰包鼓了起来,“长线”产业让贫困户的未来可期。

围绕“长线”产业,淅川县以丹江湖5A级景区创建为载体,依托丹江口库区环库路串珠成线,着力打造环丹江湖生态旅游圈,让群众在生态旅游产业链上增收致富。

横沟村凤凰古寨

大石桥乡横沟村作为淅川县首批乡村旅游扶贫发展试点村,充分尝到了甜头。年5月,在淅川县相关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横沟村高标准建成了凤凰古寨旅游度假村。凤凰古寨里的余亩四季花海和采摘林果业,吸引了周边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游玩,贫困户顺势在村里开起农家乐、农家森林宾馆、乡村超市等,拓宽了脱贫致富路径。

眼下,淅川县“短中长”三线产业体系已基本形成,初步实现了水质保护、群众脱贫和企业获利多赢,发挥了产业扶贫在脱贫攻坚中的支撑作用,真正为贫困群众打造出了脱贫致富的“恒业”。

易地扶贫搬迁,搬出幸福新生活

“走一道岭来翻一道沟,山水依旧气爽风柔……”近日,滔河乡思源社区文化广场上,人头攒动、热闹非凡。数百名易地搬迁群众正尽情地欣赏着省城艺术家们的精彩文艺演出。

作为淅川县易地扶贫搬迁点之一的思源社区配套建设了文化广场、文化中心等文化服务设施,使搬迁群众的文化生活得到了丰富,幸福感大大提升。该社区还定期开展“好儿媳、好公婆、最美脱贫户、孝善敬老典型”等评选活动,对先进典型进行表彰,颁发红旗和奖金,用榜样的力量引领社会文明新风尚。

思源社区的新风貌缘于淅川县易地扶贫搬迁的成功实施。年,脱贫攻坚战役全面打响,淅川县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举措来抓,率先启动、规范推进。

为激发贫困群众易地搬迁的积极性,淅川县坚持“积极稳妥、尊重意愿、分类施策”原则,对贫困户集中搬迁安置实行“三靠近”,即靠近产业集聚区、靠近产业基地、靠近公共服务设施完善区域,确保贫困户迁得出、有收入。在易地扶贫搬迁中,该县立足县情实际巧打“组合拳”,把易地搬迁与生态旅游、企业解困、房地产去库存等相结合,实现一举多赢。

以人为本是淅川县易地扶贫搬迁成功的另一个“法宝”。淅川县统筹考虑易地搬迁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确保搬得出、稳得住、可致富。对于搬迁进城贫困群众就业创业,淅川县实行“四优先一优惠一扶持”政策:优先组织适龄劳动力劳务技能培训和劳务输出,优先安置城市公益性岗位,优先安置在县内有用工需求企业就业,优先给予小额创业贷款支持。对县内企业接受搬迁安置对象就业的,依据政策予以税费优惠。扶持龙头企业或专业合作社发展,拉动搬迁群众通过到企业和合作社参与经营及务工增加收入。目前,全县已通过50多家企业解决了余名贫困群众的就业问题。

“十三五”期间,淅川县累计投资11.6亿多元,建成集中安置点37个,易地扶贫搬迁房屋套,安置群众人,占南阳市40%、占全省1/13。年10月全国易地扶贫搬迁现场会到淅川观摩,淅川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得到了国家有关部委和省市领导的肯定。

教育扶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淅川县在校生人数将近15万,占全县人口的四分之一,抓好教育扶贫,就抓住了脱贫攻坚的关键。

治穷先治愚。近年来,淅川县把教育扶贫作为重点工作来抓,补齐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发展短板,从根本上消除“底层上升通道受阻,一代穷世代穷”现象,带动更多贫困家庭转变思想观念,走上脱贫道路。

在教育扶贫中,淅川县通过抓资助保上学、抓投入提质量、抓德育强素质,全面解决了贫困家庭子女上学问题,有效阻断了贫困代际传递。五年来,为全县人次贫困学生发放资助资金余万元,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学生人次;成立淅川县爱心助学基金会,累计募集资金万元,资助贫困大学生余人,全县没有一个孩子因贫困辍学;连续四年累计补充教师多人,其中近人分配到贫困乡村工作,农村师资力量、教学质量明显提升;深入开展德育教育,打响淅川教育品牌,高考成绩连续四年刷新历史,年高考再创新高,本科一本进线人数达到人,比年增加人,增幅达%。

强化志智双扶。淅川县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强化扶智成效,以小手拉大手,带动整个社会风气转变。组织“百姓宣讲团”、县剧团等文艺演出队伍到贫困乡镇、贫困村开展文化扶贫巡回演出,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助脱贫。

淅川县还重视健全技能培训机制,确保实用实效。大力发展职业培训,完成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创业培训、“阳光工程”等余人次;围绕全县脱贫攻坚工作部署,整合县内外各种培训资源,结合贫困户意愿,完成各类技能培训1余人次,拓宽贫困人口就业渠道,实现了“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目标。

“知识改变命运”“贫困没面子,脱贫靠自己”……淅川县全面深入的教育扶贫助力了全县脱贫攻坚战进程。

兜底保障,确保特困群众同步小康

“感谢党的好政策,我在制衣扶贫车间每月多元工资,还能照顾到家里,不仅脱了贫还有了积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日前,盛湾镇盛和社区居民张峰乐呵呵地告诉记者。

张峰是淅川县就业扶贫稳增收政策的受益者之一。脱贫攻坚以来,淅川县坚持“造血”“输血”两手抓,将兜底保障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摆在脱贫攻坚工作突出位置,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防返贫、防新贫、稳脱贫。因人因地因贫困原因分类施策,完善就业、健康、“四集中”等社会保障,筑牢贫困群众民生底线,确保脱贫路上不落一人。

西簧乡卧龙岗鞋业扶贫车间

就业扶贫稳增收。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采取免费技能培训、组织劳务输出、安排公益岗位、实施务工奖补等办法,推动贫困劳动力有序输出,基本实现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就业全覆盖,每户至少有1人就业。近几年,全县青壮年贫困劳动力输出规模年均人以上,务工奖补资金发放超过万元,累计开发护林、护水、保洁等“六员”公益岗位2万个左右。

扶贫办现场办公为贫困户解决困难

健康扶贫兜得住。实行“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慢性病服务等政策,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贫困户实现全覆盖。建立重大疾病“村医排查、乡镇卫生院访视、县医院集中救治”三级救治体系,救治率达90%以上。对村级卫生室进行改造或新建,全面配齐诊疗设备与医护人员,确保每个贫困村至少有一名合格村医。截止年12月底,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累计享受“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人次,免收住院押金万元,家庭医生签约履约率%。

“四集中”保民生。淅川紧盯全县建档立卡贫困群众中无自理能力、半自理能力和高龄独居分散特困供养人员等特殊贫困群体,采取乡镇敬老院集中供养、社会福利机构集中托养、卫生机构集中治疗康复、村级幸福大院集中托管的“四集中”兜底保障模式,完善“住、医、管、护”一体化保障体系。目前,已建成3个县级托养中心、联系3家社会养老机构,各乡镇均配套敬老院及村级幸福大院,贫困群众正逐步实现老有所养、弱有所扶、病有所医。

残疾人杨金旺在养老服务中心快乐生活

完善的兜底保障政策,织密了贫困群众脱贫网,有效确保了特困群众和全县人民一道同步小康。

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扶贫故事,一项项令人欣喜的扶贫殊荣,有力地见证着淅川五年来的脱贫攻坚成效。“十四五”时期,淅川县将持续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稳步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不断谱写水清民富县强新篇章。(作者/王鸿昌、图片/杨冰张雅峥王鸿昌张世峰李菁)

编辑:楚予、《行走我们的家乡》专题策划:秦前松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p/2806.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