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港股上市的达芙妮国际发布年度业绩公告。报告期内,达芙妮国际营业额约41.27亿港元,同比下跌20.8%;股东应占亏损约9.94亿港元,同比上升35.4%;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60.3港元,不派息。数据显示,自年到年,达芙妮已累计亏损29.26亿港元,其股价也从年初的近3港元下滑至0.25港元左右,市值缩水超过9成。
达芙妮表示,消费者的消费意欲下降,使得集团营业额下跌。同时由于核心品牌业务店铺数目减少26.2%至个,进而导致销售额下滑。也就是说,达芙妮业绩的低迷不振,与其核心门店大减26%直接相关。截至年12月末,达芙妮旗下所有品牌的销售点总数仅剩下个,包括核心品牌业务销售点个及其他品牌业务销售点个。而在过去四年,达芙妮关店家。年,达芙妮旗下所有品牌的销售点曾达到个,年底,其销售点总数也高达个。对比来看,在过去亏损的四年间(年到年),达芙妮净关闭了个门店。
达芙妮曾经是一代爱美女性的青春记忆,被称为“女鞋之王”、“女鞋宝马”、“大众鞋王”。在大小城市的街头、商场,随处可见达芙妮的专卖店。在年前后,中国每售出5双鞋,就有一双是达芙妮。但如今,曾经的休闲鞋类大王达芙妮却陷入亏损的泥潭无法自拔,甚至掀起了关店潮。
达芙妮,月桂女神,在希腊神话中是美与贞洁的象征;达芙妮,女鞋品牌,在中国鞋企中曾是快与成功的代表。
年,石油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席卷台湾,作为达芙妮创始人之一的陈贤民失业,“走投无路”之下,同大舅子张文仪集资万台币,共同创办“乔志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进军制鞋业。
当时,台湾制鞋业经过30年发展,产业链日益成熟,鞋材优良,劳力廉价,成为世界各国知名鞋企的上上之选,一度被称为“制鞋王国”。张文仪家族,也就是陈贤民的岳父母家,还是制鞋世家。
“乔志企业”由此赶上快车,从护士鞋做起,逐渐靠代工守下一席之地。
但不到10年,伴随劳工意识的觉醒和制造成本的提高,台湾制鞋业日薄西山,“乔志企业”面临招工难,生产线即将停摆。
好在陈贤民们嗅觉灵敏。年,陈贤民和张文仪跑到香港创办“永恩集团”,即达芙妮集团的前身,并在年来到福建莆田开办鞋厂,成为第一批抢滩大陆的台商之一。
代工的利润空间有限,陈张二人还有陈贤民的连襟陈明源决定自创品牌,年,“达芙妮”诞生。
往后的近10年时间,达芙妮靠区分地域的设计、“高而不贵”的价格策略、“三包”售后服务以及铺天盖地的广告,在大陆收获知名度。年,永恩集团在香港上市,年,达芙妮改批发为直营或代理,在全国铺开销售点。
但快速扩张很快引来危机。年,达芙妮业绩出现严重下滑,去库存导致长期打折,加之款式旧、鞋子磨脚等问题,达芙妮成为消费者心中的打折品牌,随之而来的还有万美元的资金缺口、公司高管的抱团跳槽。
年轻的企业第二代领导人上任,陈贤民的外甥陈英杰被紧急任命为达芙妮总经理,老少联手,通过全新的品牌形象、中档定位,以及关店、促销、去库存等策略,挽回败局。年,达芙妮扭亏为盈。
经此一役,达芙妮重振江山,年青一代崭露头角,走多元化路线,请来S.H.E。等当红明星代言,浩浩荡荡自建物流,跟随社区发展的潮流创立面向社区的品牌“鞋柜”,还获得阿迪达斯的中国零售代理权。
那么,“女鞋之王”达芙妮美人迟暮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传统品牌如何在时尚大潮面前升级换代、自我革新?而诸如百丽、德尔惠、特步等鞋类品牌,因为没有及时转型,也在电商的打压下,生存空间日渐萎缩,服装鞋类实体企业如何面对电商的竞争?
分析称达芙妮陨落有四大原因:败因一:销售费用几乎占到销售收入的一半;2、败因二:不断开放的市场和海外国际品牌给传统鞋业带来冲击;3、败因三:电商挤压,日益增长的租金成本和人力成本无法收支平衡;4、败因四:前期粗犷式外延开店不会持久,需要精细化运营管理;
上游新闻综合腾讯证券、中国经营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