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经开区三十而跃,如何破,怎么立

本文转自:嘉兴日报

  

  ■记者朱鑫朱卉本版图片由嘉兴经开区提供

  “在嘉兴,有这样一个地方,它诞生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诞生之时就担负着“先行先试、改革开放”的使命,被市委、市政府寄予厚望。

  从到,30年间它努力成长,不断突围,从不足10平方公里的一片地,“长”成了平方公里的一座城,成为嘉兴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支“特种部队”。

  它就是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

  路遥曾在小说《人生》扉页上援引偶像柳青的一句话:“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

  三十岁,如何跳出舒适圈?嘉兴经开区要怎样在“破”“立”之间实现新的跨越?”

  

  外资VS内资从一枝独秀到花开两朵

  

  什么是开发区的安身立命之本?在回望原点中,我们可以找寻到答案。

  开发区是在国内生产力不足、资金人才缺乏、技术落后以及国际产业转移的大背景下设立的,是我国推动改革开放、技术创新的重要载体。

  所以,从一开始,招商引资尤其是吸引外资就是开发区的重要任务。

  在嘉兴经开区,招商引资的重要地位也是不言而喻的。

  年10月5日,嘉兴经开区设立仅一个多月,便派出一行8人赴香港考察招商;年11月16日,区内首个合资企业——浙江雅达喷织有限公司成立,总投资万美元;年10月,区内第一家规模投资企业——总投资万美元的嘉兴宜泰鞋业有限公司入驻;年9月,区内首个世界强企业投资项目东海橡塑(嘉兴)有限公司成功引进……

  30年奋进,嘉兴经开区已经累计引进韩日、欧美、港澳台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多家外商投资企业;投资规模超亿美元的重大项目30个;落户世界强企业投资项目38个;年,在全国家国家级经开区中,利用外资单项业绩排名第八。

  凭借辉煌战绩,“高端外资集聚地”已经成为嘉兴经开区的鲜明标签。

  然而,模范生在优势学科上,也会有烦恼。

  全球产业进入深度调整、疫情冲击、逆全球化抬头、区域竞争白热化、外资招引“压力山大”……受多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今年上半年,嘉兴经开区合同外资、实到外资成绩均不理想。

  但让人没想到的是,内资项目的表现却很“亮眼”——上半年市外内资同比增长达到了31.8%。

  “进”“退”间可以窥见打法的转变,还有理念的更迭。不囿于外资圈,主动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去年以来嘉兴经开区明确了内外资并举的战略。

  今年6月,嘉兴经开区举行“双招双引”百日攻坚项目集中签约仪式,线上线下签下19个项目,总投资约亿元。

  分析签约项目清单可以发现,外资项目轻资产、重创新的特点十分明显,招商人员努力在外资疲软的大背景下,抢先找到技术实力领先、占据国际技术前沿的“潜力股”,而内资项目则挑起了产业导入的大梁。

  例如,总投资达51亿元的嘉兴储能电池智能制造总部基地项目就备受期待,嘉兴经开区希望以此带动一条产业链的发展,发挥产业的乘数效应、倍数效应。

  项目投资方融安控股集团总裁汤志勇同样满怀信心:“项目的建成,将实现储能周边产业、项目的集聚,形成从材料到电池再到装备制造的整体产业布局,带动长三角地区储能产业蓬勃发展。”

  从外资优先到内外并举,是勇于摆脱思维定式和路径依赖,是以自我革新的意识去冲破束缚。

  找准了新赛道,下一个三十年嘉兴经开区会更加动力澎湃。

  

  开发VS造城从城郊荒地到第一封面

  

  成立于年的苏州工业园区,一直是嘉兴经开区学习的榜样。

  去年10月的苏州工业园区城市建设和管理大会上,“领头羊”再次抛出重磅消息:亿再“造城”,未来三至五年,力争实现四大发展目标——城市形态更加优化、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城市治理更加现代、城市特色更加国际化。

  其实,这也是嘉兴经开区正在努力的方向。

  从产业开发到产业集聚再到产城融合,30年前嘉兴经开区是不起眼的远郊之地,而如今,这里已是城市中心的繁华新城。

  C位出道、城市新贵、网红打卡地、城市最热板块……在市民的口中、媒体的笔端,嘉兴经开区有了越来越多的标签。

  是热度,是   “作为城市型开发区,必须要以主城区的担当和作为,持续提升品位,努力打造嘉兴的最美门户和第一封面。”市委常委、副市长、嘉兴经开区党工委书记齐力在全区大会上如此要求。

  打造第一封面,让嘉兴经开区更靓丽,首先就要处理好产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

  北部区域是嘉兴经开区“1.0”版的核心区,见证了大发展的辉煌荣光,也正经历着结构调整的阵痛。

  从数据来看,北部区域总面积24.7平方公里,其中工业用地5.47平方公里,集聚了家企业,以全区23%的土地贡献了70%以上的工业产值、利税总额。

  然而,分解到个案,企业间的“基尼系数”差距十分巨大。这片工业区,拥有全区十强纳税工业企业中的8席,同样也有着40余家亩均税收低于5万元的“低产田”企业。制造业处于中低端水平、配套设施档次不高、与城市发展不匹配等短板,近些年来集中暴露。

  “既是形势所迫,也是发展所需,更是潮流所向、群众所盼。”去年1月,嘉兴经开区发出北部区域转型倍增行动“动员令”,提出5年投资亿元,实现区域空间倍增、产出倍增以及产业优化、结构优化、功能优化、生态优化、面貌优化。

  年,北部区域腾退、回收、盘活企业62家,涉及土地面积.85亩。今年上半年再接再厉,累计腾退土地.8亩,完成年度目标的92.3%。

  快马加鞭,响鼓重擂,6月初,嘉兴经开区发起北部区域低效企业腾退百日攻坚行动,新增“腾退签约奖”和“提前搬迁奖”,再促北部区域转型。

  政策到位、人员到位、措施到位,北部区域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的通道渐次打开。

  坤鼎科技创新未来园项目的88亩用地就是低效企业腾退出来的。坤鼎(嘉兴)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林超表示,园区将聚焦优质产业项目招引,在北部区域打造低碳、生态、融合、有温度的产业社区,致力于成为全市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园区和经开区创新要素聚合地。

  如果说对存量的精心雕琢,让嘉兴经开区有了靓丽起来的底气,那么,嘉兴高铁新城这块高净值增量空间则让嘉兴经开区切实攥住了担当城市第一封面的机遇。

  此前,嘉兴新一轮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提出“双中心”的城市结构,将嘉兴南站地区定位为城市级的创新中心,并以海盐塘中央公园作为南北主轴连接老城中心,形成“一轴双心”的城市空间结构。

  这意味着,嘉兴经开区的“C”字形新城,还将占据城市的新“C位”,也意味着嘉兴的核心城区将真正走出江南烟雨,成为时尚摩登的国际化新城。

  两年多来,嘉兴高铁新城让一位位前来踏勘的专家为之倾倒,正如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吴霜所感叹的:“板块生态本体条件很好,站城一体方案设计有很大的想象空间。”一位参与嘉兴高铁新城早期规划的专家分析,人口超过百万时,城市将从单中心向多中心演化,根据高铁站区位对周边地区开发影响的实证研究,嘉兴南站的距离指数十分恰当,理论上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无疑,双中心是顺应城市发展规律的,高铁新城的建设也正是为城市双中心的布局打好基础。”市国土空间规划研究院院长黄佳海对此也有论断。

  驰骋的高铁,满载希冀!嘉兴南站扩容提升、沪苏嘉城际铁路开工、通苏嘉甬铁路获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高铁新城文化中心项目启动建设……加速,再加速,伴随一个个重磅消息,“动”起来了的嘉兴高铁新城让人充满期待。

  人民给我一方土,我还人民一座城。为着这个理念,过去30年嘉兴经开区在基础设施上累计投入建设资金近千亿元。而放眼未来,这座城一定还会带来更多惊喜。

  

  过去VS未来

  从硕果累累到新的出发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30年沧桑巨变,嘉兴经开区与国家改革开放大势同频共振,走出了一条非凡之路。

  荣获中国经济营商环境十大创新示范区、浙江省十佳开放平台、利用外资十强开发区等称号,连续8年在全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考核中名列第二,年在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中列第19位。

  三十而立、硕果累累的嘉兴经开区,如何在未来的新征程中完成新使命,展现新作为?

  今年年初,嘉兴市委对嘉兴经开区提出“在新的起点上当排头、做先锋”的新要求。

  排头不是等在原地就会有人送上门来的,先锋更不是站在那里就可以轻松到手的。跻身国家级开发区第一方阵的目标需要实实在在干出来,更需要分秒必争赶上去。

  砥砺之行本就是一场破难行动。就拿今年上半年来说,形势严峻远超预期,经济发展深度承压,嘉兴经开区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

  不久前,一个名为《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的短视频全网刷屏,触动了无数人,里面有句话——“人生重要的不是胡了一把好牌,而是打好一手烂牌”。

  今年,嘉兴经开区的经济工作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这样一种情况。一季度大部分重点指标出现断崖式下跌。二季度,在经济稳进提质“十一大百日攻坚行动”的强力推进下,经济逐渐呈现回升向好态势。

  今年上半年,全区GDP可比增长2.0%,列全市第四;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3%,并列全市第一;规上工业企业RD经费投入同比增长20.2%,列全市第一……“从上半年止跌企稳、由负转正、逐月向好的良好发展态势中,我们可以看到,现在这把牌已经越打越好、越打越顺、越打越有信心。”齐力在全区半年度经济社会形势分析会上如此说道。

  上半年的这条经济发展曲线也说明了一个问题:抓与不抓,大不一样。《之江新语》里有一段话:事物的发展都如逆水行舟,不去推它,它就会倒退;任何一项工作,都是机遇与挑战并存,不抓机遇,抓不住机遇,剩下的就只有挑战了。

  以发放消费券为例。今年年初,嘉兴经开区发放了全市第一波汽车消费券,在十多天时间里利用万元的消费券,撬动了约2.65亿元的汽车消费,实现了26.5倍的杠杆率。二季度,又开展“百万市民嗨购经开”消费节活动,发放了万元消费券,拉动消费6.49亿元,再次实现了21.6倍的杠杆率,极大地激发了市场活力,加速了消费市场回暖。

  只要去做就有希望。对于未来,嘉兴经开区也有着清醒的认识和谋划。

  产业层次还不够高,发展速度还不够快,主导产业和产业链的形成、构建还不够清晰明确,以数字经济为引领的现代产业体系构建还需要进一步加快,科技创新对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还有待加强,社会公共服务领域的软硬件建设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改善……早在今年的三级干部大会上,嘉兴经开区就曾有过“刀刃向内”的对照剖析。

  如今,立足经济“半年报”,嘉兴经开区再次明确发展理念和路径——重点做好“稳增长”“添动能”“优服务”“强平台”四篇文章,始终坚持“项目为王”,抢抓政策窗口期,密切   自带改革基因,充满创新勇气,又有着30年艰苦创业带来的“家底”和积淀,今天的嘉兴经开区有着更高的视野、更大的气魄,也将以一个全新的面貌走进更好更新的三十年。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hy/2348.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