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河南省商水县巴村镇华宸服装有限公司负责人郭梅花告诉记者,“今年春季受疫情影响,生产的订单服装不能发货,造成资金不能流转,工人工资不能按时发放,县里出台稳企业保就业多项举措,为我们企业提供了财政贴息贷款,帮助我们渡过难关。现在,沿海地区企业恢复生产,工人加班加点赶制订单,把疫情给企业造成的损失夺回来。”
图1巴村镇服饰有限公司老板郭梅花在扶贫车间为工人指导服装加工技术
华宸服装有限公司扶贫车间只是商水县实施“产业+企业+就业”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典型缩影。近年来,商水县坚持把发展产业、扶持企业、稳定就业、促进群众增收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措施,通过培育效能型新型产业,扶持中、小微型企业,创建扶贫车间,拓展密集型就业渠道,打造持续型增收链条。商水县利用扶贫车间发展服装、服饰、毛绒玩具、鞋业、套口、磁环、食品、电子、渔网等加工产业;利用扶贫基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发展瓜菜林果、药材、花卉苗木等生态绿色产业。
受疫情影响,商水县的中小微型企业受到冲击,为帮中小微型企业渡过难关,县里出台多项举措,力保企业稳、岗位稳、就业稳、社会稳。
商水县剑申玩具有限公司王荀在扶贫车间检查毛绒玩具质量.
多部门合力帮企业招工。全县20个乡镇个行政村按照县政府统一要求,以村为单位组织车辆将本村务工人员免费送到县内企业,接收企业根据务工人员技术情况给予安排岗位。全县13个人员密集型企业、63个带贫企业、62个扶贫车间共吸收农民工5万多人。多个小微企业和巧媳妇工程吸收和带动8万多农民工家门口就业。
举行大型春风行动企业招工大会和30多场小型企业招聘会,招聘务工人员1.2万人。“减扶免补”助企业渡过难关。2~8月份商水县免征63家参保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和失业保险金万元。县级财政拿出万元专项扶贫资金用于企业扶贫,并为3家劳动密集型企业发放稳岗补贴万元,银行为中小微企业发放贷款6.6亿元。县扶贫办为62个扶贫车间免除2个月的房租。公益性岗位助贫困人员就业,全县为名贫困人员提供护林、护路、保洁等公益性岗位,帮助贫困人员实现家门口就业。
张庄镇南陵村脱贫户张瑞(左)在扶贫产业园采摘玫瑰花
截至目前,商水县共向县外企业输送务工人员18万人、县内就业人员达到15万人,其中在家门口从事渔网编织、毛绒玩具、套口、服饰、板皮、磁环等加工业的人员10万人,2万多贫困劳动力通过家门口就业实现脱贫致富。(记者李向东通讯员乔连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