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产值约五六百万元,今年应该能翻一倍。”从“小作坊”搬入城北街道横塘小微园区不到一年,温岭市爱格鞋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陈艳对眼下的发展速度很满意,“预计今年产值能达到万元。”
爱格鞋业发生的变化,是入驻横塘小微园区35家企业的一个缩影。崭新的厂房,完善的配套设施,便利的交通,安全的生产环境,对于陈艳来说,入驻小微园区给企业带来的好处看得见摸得着。
目前,我市规划建设7家鞋业小微园区,已建成并投用5家鞋业园,入驻优质小微鞋企多家。
鞋企入园,抱团发展促转型
有秩序,更规范,这是陈艳这一年来的最大感受。在小微园区内生产上轨道之后,带来的更直观的影响是更规范的生产模式、更完善的管理制度以及更加稳定的员工。“工作环境好了,企业规模更大了,发展更稳定了,员工的心也定了。”陈艳说,“招工难”“留人难”的问题因此得到解决,也是一个意外收获。
企业厂房办在民房里,场地受限,安全隐患多,这是温岭原先大多小鞋企的“通病”。发展空间的受限,导致企业一直处于小打小闹的作坊式生产。
对此,我市重拳出击,堵疏结合,精准发力,建设鞋业小微园区,将优质企业整合搬迁入园,让鞋业减量提质,最终优化升级。对有证照且发展前景良好的企业,当地政府引导企业整合搬迁入园,从研发设计、鞋材检测、企业股改等方面入手,整合行业协会、企业、科研院所等各方资源,着力为企业打造“妈妈式”服务平台,助推鞋企优化升级。
位于温峤镇的楼旗小微园区,共有10家企业进驻,部分企业已投产。企业全部竣工投产后,预计将新增年工业总产值5亿元,利税超1亿元。以工业为主导功能,以制鞋产业为主要产业,配建绿化带、停车场等配套基础设施,楼旗小微工业园也希望通过集聚化发展,推动制鞋产业有效转型升级。
配套服务解决了共性难题
进入小微园区,除了更加完善的硬件设施,还能为企业带来什么?不少鞋企负责人认为,进入园区意味着拥有了一个更好的发展平台。政府不但出台针对园区内企业的扶持政策,还组织企业开展管理、消防、安全等相关培训,而这些无疑给企业加快发展乃至进一步转型升级添一把火。
“在研发、技术改造、机器换人等方面,政府积极给予引导与支持,使得鞋企在产品质量、销售渠道上都有所提升,企业寻求转型指日可待。”城北街道鞋业整治工作相关负责人表示。
小微园区建设的意义,不但在于提供一个更为安全、规范的生产场所,还意欲通过打通研发设计、品牌培育以及原材料集中采购、电子商务、物流等上下游产业链,打造一个鞋业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今年3月26日开业的浙江汇富春天电商产业园正是朝着这样的目标去的。
以汇富春天鞋业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为核心,打造小微园区集群,电商产业园与周边鞋企合作,为鞋企带来集电商、快递、仓储、人才培训、大学生创业基地、金融、信息技术交流、鞋业供应链服务中心、网货批发中心等功能于一体的服务。如此一来,企业集群乃至园区集群带来的发展效应显而易见,破解了鞋业发展中的不少共性难题。
把寸土寸金留给优质动能
我市已规划建设7家鞋业小微园区,用地面积亩,目前建成并投用城北横塘、横峰马鞍桥、泽国三江口、温峤楼旗和泽国汇富春天等5家鞋业园。
正在全力推进的全域改造工作,也将在2~3年内新增鞋业产业园区多亩,目前一期亩已开工建设,今年年底将建成投用。
一手抓鞋业整治,清除安全隐患;一手抓园区集聚,推动企业入园。按照“民房同厂房分离、生活同生产分离”标准,我市明确所有新增工业用地指标一律落到园区、新上工业项目一律落户园区、新批工业企业一律进入园区的“三个一律”原则,倒逼民房内生产制造类鞋企逐步退出,引导企业入园规范发展。同时,进一步谋划推进小微园区、鞋业特色小镇建设,以鞋企集聚发展带动鞋业改造提升。
“引进优质项目、优质企业入园,就意味着我们要严把入园门槛,将原先的‘低散危’企业拦在门外,避免‘新瓶装旧酒’的尴尬。”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温岭鼓励低消耗、高附加值、高成长性项目和科技型、创新型中小微企业入驻,更支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配套入驻,致力建成产业特色明显、规模效益显著、管理服务规范的小微园,真正推动鞋业集约集聚、集成创新、集群发展。
大拆大整盘活要素存量全域改造腾出发展新空间
位于横峰街道的产业园先行区块,以往的“低小散乱”一扫而空,一片欣欣向荣之态。簇新的厂房,整齐的绿化,完善的配套,正翘首等待新的企业入驻。年年底启动的温岭全域改造工作进入丰收时节。
与传统制鞋业冲关优化提升差不多同时,我市全域改造产业升级实验区建设强势启动。在传统制鞋业密集的横峰、城东等区域,通过革命性改造村庄和产业,大力度整理土地和河道,大步伐建设道路和设施,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打造乡村振兴、产城融合示范区。
大破才能大立,温岭希望用几年时间,通过全域改造、全域整治,大拆大整、重建重构,实现产业优化提升,为包括鞋业在内的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添一把催化剂。
横峰街道是浙江省著名鞋乡、“中国鞋材之乡”,鞋业是街道的单一支柱产业。街道拥有常住人口3.2万人、外来人口6.8万人,各类生产经营单位余家,产业链完整、集群效益明显。产业发展、经济腾飞,在尝到鞋业发展带来的甜头之时,一系列问题逐渐暴露:产业“低散危”、环境“脏乱差”、交通“阻堵塞”,规划布局混乱。
年年初,鞋业整治提升三年行动正式启动,市委、市政府痛下决心,决心打一场鞋业“翻身仗”。作为破解要素制约的重要举措,全域改造先声夺人,恰逢其时,涉及城东、横峰两个街道22个行政村,土地总面积13.8平方公里,涉及群众2.6万人。
“既能保障村民安居,又能保证工业不流失,这对我们老百姓来说是大好事。”对于推进全域改造,促进产业升级,村民和企业满怀期待。
为了全力推进这项工作,参与全域改造工作的所有人员几乎每天都奔跑在路上,“硝烟味”弥漫在办公室里,他们在跟时间赛跑,在跟自己较劲。国土、建设规划、司法等部门入驻全域改造工作组,兵强马壮,拆迁工作全面启动。
首战告捷!10个月,11个村,全部顺利签约。全域改造工作组这一支“铁军”,创下了前所未有的“温岭速度”。按照计划,全域改造工作分为五个区块统筹安排,蹄疾步稳,有序推进。如今,一、二、三区块都已完成签约,四、五区块的签约工作正逐步推进。
6月,出让3块住宅用地;8月,出让2块工业用地;11月,出让6块住宅用地(城东3块)和2块工业用地,用于二期建设用地……挂牌作战,在市全域改造指挥部办公室的墙上,今年的计划安排已经明确。边签约边拆迁边建设,赶时间,抓进度,所有人脚下生风,奔走于各个环节。
“今年的重点任务是建设。”市全域改造指挥部相关负责人说,在抓紧签约工作的同时,建设工作已全面启动,扫尾攻坚、临时房建设、房屋腾空、土地征收报批,工作的发条从未松懈。
一年全力拆迁、两年产业入园、三年基本建成,台州市委常委、温岭市委书记徐仁标在全域改造产业升级工作动员会上定下的目标,正一步步实现:占地面积30亩的产业园先行区块于去年6月份开工建设,目前3幢厂房和1幢宿舍楼主体已结顶;占地面积亩的产业园一期的17幢厂房和5幢宿舍的主体工程正在施工,其中5幢主体已结顶;二期、三期3宗用地均已完成初步设计和水域占补审批,其中2个地块正在办理征地手续,计划年底前完成出让并开工建设。
全域改造创新推出的公寓式住宅和工业厂房相结合的安置方式,打破村界,统一规划安置住宅和厂房用地,以规模集聚提升规划效益,为产业发展腾出宝贵的用地空间。产业园先行区块崭新的厂房内,预计能容纳15家以上规上企业进驻投产。
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陈晶看来,横峰大道两侧的全域改造工作,就是典型的全域土地整治城市化建设模式与产业提升模式的合二为一,通过对原本布局混乱、环境脏乱的村庄和产业的整治与重新规划,重建生活空间,重构生产空间,“房成片、田成方、路成行”的美好生活画卷正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