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引人才激活发展潜力

在夏邑县桑堌乡电商产业园内,返乡创业的大学生正通过网络直播销售家乡各类农产品。本报融媒体记者崔坤摄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要素。”要实现人才兴村,就要真正实现“农民成为体面职业”“农业成为价值产业”“农村成为生活优势”。年夏天,民权县王桥镇李晓光大学毕业后,放弃了在城市工作的机会,选择到农村当一名大学生村干部。“作出这个决定的原因非常简单,就是想为乡村发展做点实事。”李晓光说,“城市里不缺我一个大学生,但村子里很可能因为多了一个大学生而发生改变。”近些年,李晓光发现,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回到乡村这片热土贡献自己的力量。

“随着乡村振兴全面推进,乡村的广阔天地让人才大有可为。”李晓光说。

“头雁”引领,干事创业有奔头

选对一个人,改变一个村。走进民权县白云寺镇杨楼村村“两委”办公室,只见室内条件简陋,但布置整洁有序,资料摆放十分整齐。村党支部书记张安,以前是大学生村干部,又在外经过商、搞过运输,头脑灵活,工作有思路。去年换届时回村任职。“什么问题突出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急迫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群众反映最强烈就解决什么问题;一件件梳理、一条条研究、一项项落实……”张安说。张安畅谈的背后,是村里短短一年内发生的巨大变化。在此之前,杨楼村矛盾问题突出,土地边界纠纷不断,甚至很难选出村党支部书记……“千难万难,群众参与就不难。”张安和村“两委”班子成员问计于村民,问需于群众,以发展产业为抓手,在驻村第一书记的支持下,逐渐将工作从“被动”转变为“主动”。年5月28日,帮助村里的红薯种植大户和能手杨中胜等人,注册资金万元,成立了民权县凯丰种植养殖专业农民合作社,目前,社员已经发展至多名,种植红薯多亩,发展大蒜种植多亩,逐步形成“村美人富”的良好局面。商丘市科协驻睢县河集乡枣元村工作队鼓励村干部带头致富,村党支部书记张广廷带领村干部4人租用土地80亩规模种植玉米、红薯等作物,年纯利6万余元;张广廷又发动本村经济能人张汉京优先使用本村村民,带领村民30多人常年在北京、广州等地从事中央空调安装,年人均务工收入10多万元。“必须从制度层面将优秀村党组织书记纳入专业化管理,重点提升工作标准、管理要求和待遇保障水平。”市委组织部驻村办的干部说。年12月,民权县在全市率先推行农村党组织书记职业化管理,拓宽选配渠道,对农村党组织书记开展常态化优化调整,设5个级别(从高到低为1级至5级),每递升1个级别每月增加元报酬。截至目前,全市名本村致富能手和外出务工经商返乡人员进入村“两委”班子,占60.6%。商丘市一高驻夏邑县桑堌乡牛集村驻村工作队协助村“两委”选举本村经济能人年轻党员王宏光为村支部委员,选举本村青年佳艺画业经理陈永权为村民委员会委员,把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同乡村振兴有机结合起来。在两人的带动下,村里大力发展电商产业,利用淘宝村品牌,发展无框画加工厂4家,移动门窗4家,枣夹核桃、坚果类加工厂8家,食品厂1家,网上年销售额余万元。(下转2版)

夏邑李集镇小司庄村村委会委员张云西,在流转的土地上新建大棚20多座,取得了较高的收益,为群众种植结构调整带了好头、蹚出了路子。

政府扶持,“乡才”创业有底气

初春时节,艳阳高照。3月2日,在睢阳区坞墙镇大杨庄村雨衣加工车间里,机器“突突”地响着,60多名女工坐在缝纫机前,一边熟练地穿针引线,一边轻巧地踩着缝纫机,随着双手将布料向前拉动,不一会儿,一件件雨衣就成型了。据该镇镇长胡格丽介绍,镇里为解决在家群众务工难题,利用村里的废闲地建厂房、把旧村室和学校改造成厂房,吸引返乡人员建厂。自从村里有了这个雨衣加工车间,附近村民也成了“上班族”,在家门口上着班、领着工资,家庭和农活都兼顾了。

近年来,各驻村点为有效把农村存在的上有老下有小、走不出去的人,走出去又回来的人,残障人士、一辈子没走出去过的人与废弃学校闲置的教室、农村闲置的土地和门面房有效结合,大力培育发展村镇企业,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动外出返乡人员创业带动就业扶贫。

3月1日早8时,在虞城县镇里堌乡产业孵化园亿通塑业加工厂的生产车间里,来自周边的村民身着工服,陆陆续续从四面八方赶来,很快投入到紧张有序的工作中。伴随着机器“哒哒”的声响,企业负责人田振京正在指导工人赶制一批订单。“我们现在做的水阀、淋浴喷头等产品,每天的产量大概在一万只以上,销往浙江义乌、山东临沂等全国大中型市场,根据规格的不同,每只出厂价在10元—50元之间。现在手头积压的订单比较多,要加班加点赶制才能把时间抢回来。”

“是政府的优惠政策吸引我回乡创业的。如今,我在乡里已经开设了2家工厂。”田振京笑着说,“早些年,我离开家乡到广东打工,渐渐也有了一些积蓄。但由于离家太远,无法照顾老人和孩子。去年春节,驻村第一书记找我谈话,与我回乡创业的念头不谋而合。”经过对接,村里给出的政策是:村内闲置的扶贫车间可以直接用,厂房租赁费给予优惠。

精准培训,提升素质补短板

留下人才只是第一步,想方设法激励人才,使他们愿意尽最大努力释放自己的才能,发挥专业优势,攻克发展难关才是最关键的。地方的发展需要人才的智慧,而人才也渴望通过合适的平台来施展才华。根据不同层次和类别人才的特点,缺什么补什么、需什么训什么,实现培训“有的放矢”。

为加快车间发展,吸引更多群众通过就业实现稳步致富,驻村工作队根据劳动力素质制定个性化职业技能培训方案,采取“技工学校+用工企业”的模式,举办企业员工技能提升培训,为就业车间培训员工。

“我们厂共有多名员工,其中贫困群众就有47人,如今贫困户也都脱贫了。”3月4日,柘城县张桥镇张集村方兴鞋业负责人张江舟说。方兴鞋业是张集村引进的一家制鞋企业,主要生产鞋底、鞋面等制品。从年开工至今,该企业一直在吸纳周边群众务工,让村民在家门口实现稳定就业,持续增收致富。

据张江舟介绍,起初来这里务工的村民大多不会技术,有的连缝纫机都不会使用。他们不仅不拒绝,还让村民带薪学技术,让专业人员为村民开展培训,一对一、手把手地教,直到村民学会为止。脱贫户李景莲谈起进扶贫车间后的感受,高兴地说:“刚开始我也不会踩缝纫机,还担心没工资。谁知道底薪一点都不少。我学了十来天就学会了,现在每月能拿0多元的工资。”

省妇联驻睢县城关镇东关南村工作队投资5万元新购设备及教具提升催乳产康培训室,成功申报“雪绒花职业培训学校”,被评为河南省“巧媳妇”创业就业工程示范基地。年举办免费培训班13期,培训人数余人,带动就业人,最高月收入1.3万元。该培训班的学员说:“为了让我尽快熟悉工作,政府出资指派专业老师上门给我培训。如今我有钱了,心情也好多了,我还买了化妆品,更注重自我形象了。”

厚植沃土,人才留守在故乡

在引进培养乡村振兴人才的同时,各驻村点高度重视人才的成长和服务保障,坚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让人才在政治上赢得尊重、在经济上享受实惠、在生活上受到照顾,避免“身边孔雀东南飞”。市审计局驻梁园区观堂镇郝庄村第一书记刘传东发动村党支部成立郝庄村名人协会,经村“两委”做工作,郝庄村外出经济能人郝正志投资多万元,入股郝庄村合作社,采用名人投资、村委会管理、脱贫户出工的形式,利润分配以3比1比6分配方式,即以纯利润进行分配的一式分配方式,投资人得纯利润的30%,得到投资回报;村委会提取10%的发展基金,用于集体经济的再发展;而脱贫户得到60%的纯利润。

驻睢阳区郭村镇东街村工作队利用中秋、春节等传统节日,组织召集村内在外工作人员、成功人士、乡贤能人召开“我为家乡谋发展”座谈会,吸引回归人才,创办产业项目4个。睢县潮庄镇胡寺村在驻村工作队的努力下,举办“畅叙乡情乡谊,共话家乡发展”“情系家乡,不忘初心跟党走”座谈会,开展“话家乡助返乡——我为就业献力量”活动,招引回归人才创办嘉泰鞋业、耐恒新型建材、泰宏再生资源等6家企业,年产值1.89亿元,利税多万元。

就业推动,乡贤英才纷纭至

通过宣传引导、政策扶持、模范带动等措施,促进创业就业提质增效,为广大企业和群众提供更高效、便捷、贴心的服务。虞城县稍岗镇韦店集村驻村工作队着力培育村内五金工量具产业,作为巩固群众收入的增收点。培育五金工量具制造企业及家庭作坊27家,销售人员47人,生产卷尺30多个品种,年产值1.5亿元,带动就业人,人均增收2元。市委统战部驻梁园区刘口镇当店王村第一书记程阳引进小食品、服饰加工项目,为群众提供了余个就业岗位,务工收入年内突破万元。

市发投集团驻睢阳区郭村镇东街村第一书记王乃民发动东街村党员开设商业服务项目2个、服饰内衣加工厂5个,安排就业人员多人,每年群众就业收入多万元。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驻柘城县岗王镇门楼王村第一书记谭性磊动员外出务工人员王学军利用在北京打工期间学到的技术和积累的人脉,在镇、村支持下回乡投资千余万元创办宗华实业(商丘)有限公司,以生产手提袋、衣柜布袋为主导产品,产品远销国外,解决了附近群众多人就业。

在源头生产端,各驻村点利用宁陵白蜡杆、柘城辣椒、民权葡萄酒等地理标志产品推动农产品品牌化发展,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在乡村创业者培训方面,利用雪绒花职业培训、雨露计划培训等,培训了超过名乡村创业者,带动乡村近万人增收和就业;在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利用电商平台,引入数字经济产业,吸引年轻人返乡就业创业。

党建引领,人才回流,不仅推动产业发展,更推动乡村治理等各项工作跃升新台阶。商丘,这片创业热土,如今在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大路上,正在追逐梦想、砥砺前行。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p/4396.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