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加快整体转型的几点建议

自去年以来,全县上下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求突破”的工作步骤,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战略,奋力推进整体转型,招商引资、开发建设、改革开放和安全稳定等均取得了较大突破,基本完成了预定目标,特别是土地流转、干部人事制度等很多领域的改革走在了全市乃至全国前列。在经济发展方面,结构调整初见成效、产业升级有所体现、人均提速取得进展、总量升位实现突破,成功摆脱了大规模移民搬迁和高强度城镇建设后的经济发展低谷期,上升通道已经形成。但经济增长缺乏后劲,开发建设推进不平衡,招商引资难度增大,服务平台不够优化,实现转型目标依然任重道远。我们认为,当前必须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重点,想方设法提速度、壮总量、优结构、升质量,以经济转型推动整体转型、提速发展。建议重点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加快园区建设,提升承载能力。一是限时完成园区“骨架”,创建园区形象。高效整合园区和街道力量,倒排任务,倒逼工期,迅速推进征地拆迁,并联实施场平施工、管网建设、道路建设、标准厂房建设等工程,尽快形成园区“样子”。

二是尽快完善配套设施,增强综合功能。整合政策资源,将廉租房、公租房等优惠政策用于园区配套设施建设,及时开工建设员工公寓和其他生活辅助设施,抓紧开展绿化、安装路灯,积极配套企业生产所需的水、电、气和员工生活所需的吃、购、行等要素,尽快完善园区“功能”。

三是加大跟踪服务力度,盘强盘大入驻企业。坚持“一企一策”,落实“一企一班子”,对入园企业开展“保姆式”跟踪服务,在手续办理、外围环境协调、建设施工推进、生产经营等方面给予全方位服务,变“企业跑路”为“园区服务”,保障企业尽快“落地”投产,达产见效。支持现有企业盘强做大。

四是坚持“三边”原则推进建设,发挥园区效益。按照边拆迁场平、边完善配套、边入驻企业的原则推进园区建设,力争建成一片、完善一片、发挥一片的作用,逐步回收园区建设成本,减轻融资压力,促进资金良性运转。

五是强化入园项目准入控制,提高项目成长性。对拟入园项目的经济技术实力、产品结构、利润支撑、就业容量、财税贡献、社会贡献等六大基本要素进行全面衡量,对项目的投资强度、建设工期进行有效控制,确保入园一个“成活”一个、见效一个,真正成为开县工业经济的支撑。

六是加速拓展园区建设领域,拓宽开县经济发展空间。针对赵家园区发展空间受限的现状,将工业园区的建设发展模式复制到4个小城市和中心集镇,加快4个返乡创业分园和若干返乡创业中心点的建设进度,形成“园区带动”与“全县铺开”相结合的工业发展态势。

七是调整优化园区建房结构,为未来发展留足空间。采取政府出资的形式多建标准厂房租给企业使用,或引进专门的标准厂房建设企业承建并在享受一定年限的出租权后将产权交回政府,使园区厂房由企业“圈地自建”为主转向“国资所有”为主,既减轻入园企业的固定资产重负,又为项目进退和产业结构转型留足空间,打下基础。

八是对入园企业的扶持政策实行动态管理,激活政策资源的撬动效应。对一定时段不能达成项目建设目标、不能形成财税或就业贡献的,依法调整收回,扶持新的项目发挥效益。

二、调优投资结构,提升投资效益。一是合理确定政府投资领域,尽量增强政府投资项目的即期效益,提高其成长性、带动性和示范性。根据政府财力和融资可能,依据社会必需,合理考虑、统筹安排水利、道路、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及民生项目等非盈利建设项目;对经营性基础设施、生产性服务业等建设项目,积极探索产权结构、运营方式和利益分配机制,研究出台优惠政策,广泛吸纳社会民间资本进入,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缓解政府投资建设和经营管理的压力。二是完善政府投资项目全过程追踪的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负责收集、整理、加工、更新、传输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的各类信息,为政府投资决策者、项目实施管理方、运营管理方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也为政府投资项目的决策、设计、实施、决算以及后评价提供准确的依据。

三是强化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的工程监理制度。凡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的监理机构,必须通过招投标的方式确定。建设规划部门加强对工程监理机构的监督检查,对不认真履行监理职责的单位,要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并试行不信任制度。四是落实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后评价制度。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对政府投资项目进行严格的后评价,对因非不可预测因素导致的项目功能和效益达不到项目目标的,要追究参与投资项目决策和论证的管理部门领导人、项目论证专家的责任。

五是建立政府建设性经营资产的进退体制。按照市场投资体制的要求,负责国有资本营运的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必须严格遵循《公司法》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性资金投资形成的产(股)权,可以通过市场化手段,采取股权置换、股权回购、股权交易、协议转让、竞价拍卖等方式退出,政府将退出的资金再次投向国民经济相关领域,实现国有资本投资资金的良性长期循环。

三、加速开发建设,促进城乡统筹。一是尽早统筹确立项目。在每年第三、四季度或更提前一点的时间,对后一年乃至后两年实施项目进行统筹安排,使之有足够时间完成勘测设计、征求意见、行政审批、招投标程序等前期工作,并保证科学合理的建设工期,确保建设质量和工程效果。

二是优化招投标程序。强化合同约束,确保有资质的施工企业“落地”。在招投标过程中,既要重资质,又要重实体,通过事前考察、合同约束、违约追诉以及诚信承诺、失信禁入等措施,督促中标企业实质性履约承建,避免“招进了牌子而招不进优质施工企业”的现象。

三是以点带面有序推进。可以改“全城开花”、“全县开花”为分重点、分区域逐步推进,特别是对需开挖道路的项目要进行整合,实行统筹考虑、分片安排、集中施工,力争建一片成一片,方便居民生产生活。对风情名镇、美丽乡村等项目,可分片择优试点,打造模板,树立典型,以点带面逐步推进。

四是排除困难提速推进。用“苦口婆心”争取群众支持,组织干部先于项目进村(社区)入户,做好政策宣传、情绪疏导、诉求了解、矛盾调处工作,用“作风”和“苦功”换取群众的理解,营造良好的施工环境。用“文明施工”树好项目形象,引导和要求施工方完善设施、改良工艺,文明施工,降尘降噪。想尽一切办法解决开发建设过程中的调规、资金、技术和施工人员等难题,特别是对一些因施工方中途怠工、停工的项目,相关部门要主动介入,想方设法提速推进。

四、实施商旅互动,激活消费热点。响亮提出“旅游兴县”口号,务实推进旅游产业的基础性工作和开发营销,以旅游聚名气、聚人气、聚商气,实施商旅互动,盘活“三产业”。一是夯实旅游基础,建设南北交汇的旅游节点。首要的是保护好资源,采取严格的减载、清污、纠违、慎入等措施,加强对汉丰湖、湿地、雪宝山等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引进有实力的开发商,创新生态旅游开发模式,实施保护性开发,用“生态”吸引世人眼球。同时,把旅游产业的要素和功能融入到三级开发建设之中,利用“三色旅游节”之机,并辅之专题旅游会展,以“捕风捉影”“无中生有”“借题发挥”“攀龙附凤”等手段增添人文内涵,蓄积文化底蕴。依托开达、开城高速和万州交通枢纽,努力建设承接北客南入、平原文化与山水文化交汇的重要旅游节点。

二是加强宣传营销,营造旅游氛围。对内,侧重于旅游景点打造评(升)级、旅游标志标牌完善、旅行社和酒店行业的规范培育、本地及附近区县群众来开旅游市场的开拓、民俗及专题旅游节会的培育等,力争达到处处见旅游、人人谈旅游的效果。对外,可实行“集中轰炸”和“潜移默化”相结合,相机采取媒体广告、网站介绍、专刊宣传、名人推荐、业界宣传、嵌入会展、自主会展等多种方式加强宣传营销,不断把“开县旅游”向各界人士头脑中灌输。

三是坚持商旅互动,激活“三产”效能。在“渝川陕金秋购物节”等活动的基础,对时间和空间进行拓展,利用各大节庆日和“万开云”“开宣开”“三峡库区”等不同区域概念,策划系列商贸旅游活动,使之贯穿全年,亮点突出,热点持续,拉动消费,提升名气。以“万元增收”工程为契机,引导建立专门的农产品购销、加工企业,完善专业市场,畅通物流渠道,健全农产品流通体系,加快推进农超对接、农商对接、农贩对接,减少中间环节,使县内的蔬菜、水果、畜禽等农产品更多进入本县居民餐桌、流向县外市场,既活商又富农,还能适当平抑物价。

五、建好四大平台,强化要素保障。落实专门的领导力量和工作力量,以专业队伍保障项目、土地、资金、人才四大要素。

一是在项目方面,要着力优化项目,依托资源禀赋和现有产业基础、现有龙头企业,在“百千万”项目库中优选一批优质产业项目,围绕门业、陶瓷、生猪、肉兔、柑桔、轻纺服装、鞋业、自行车、生态旅游等产业链上下游策划一批优质产业项目,进行重点包装打造,努力使其原料有保障、市场有空间、链条有衔接、物流有配套、政策有特惠。项目策划工作可设立策划团队,以绩效工资的形式高报酬聘请专业人员,辅以本地“土专家”,专司其职。然后带着优质项目找“婆家”,做到“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使招商引资落地生根更快,创收增效更快。

二是在人才方面,采取围绕产业对口培养、校企联动定向培养等方式,建立健全以职校为基地的技术人才培养机制;采取待遇感情双重吸引、事业环境共同留人等方式,建立健全以返乡和引导相结合的高端人才吸纳机制。还要将劳动力市场向周边区县延伸,提前谋划企业用工问题,避免出现“抱着人力资源大县的‘金娃娃’却出现‘用工荒’”的尴尬局面。

三是在土地方面,由专业人员对口开展用地指标争取、用地审批、用地管理等工作,并积极创新利用集体土地进行开发建设的渠道和模式。当前重点要创造条件确保市政府给予的用地指标落实到位。

四是在融资方面,继续以专业的团队开展融资工作,运用行政手段建好并引导用好政府性、政策性担保融资平台,运用市场手段鼓励引导建立民间担保融资机构,支持金融部门开展金融产品创新和服务集成创新,支持发展小额信贷公司等民间融资渠道,多管齐下解决融资难题。

六、健全运行机制,提升执行力。“执行力”是实现整体转型的根本保证。要着力健全四大机制,提升干部队伍的执行力。

一是建立健全项目跟踪锁定化的组织领导机制。每个重大项目成立一套专门班子,从头包到尾进行跟踪锁定化服务,真正变“项目围着部门转”为“部门围着项目转”。

二是建立健全服务流程阳光化的公开承诺机制。努力把务虚工作精简化,务实工作流程化。一方面横向优化流程,即按照部门职责对服务管理流程实行量化公开,让服务对象一目了然;另一方面纵向优化流程,即按照工作或项目的推进过程,与部门服务流程对接,量化细分推进流程,制定倒计时方案,自加压力,接受监督,促进工作推进或项目实施。

三是建立健全互为补充团队化的部门协作机制。以工作开展或项目推进的流程为纽带,由部门去“找工作、找项目、找业主”,主动明确各自在各阶段的牵头职责和协作职责,加强边际衔接,互为补充要件,强化团队协作,改变各自为政、不问不理的状况。加强对部门协作的监督考核力度,共享成果,统筹考核,各记其功,各负其责。

四是建立健全淘汰晋升动态化的考核评价机制。坚持“不换思想就换人、履职不优就换岗”的思路,进一步完善“末位淘汰、行政问责、绩效挂钩”等制度,把“绩效考评”提到与“德才考察”同等重要的位置,运用到干部选拔任用之中,让各级干部真正有压力、有动力,担重担、施才干,形成“愿干事、敢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良好氛围。

政协开县委员会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p/3918.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