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头条浙江实施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

                            

3年前,浙江省启动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对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进行全域优化布局,促进了耕地保护和生态修复。今年,为推进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浙江省通过高起点全域规划、高标准整体设计、高效率综合治理,全面迭代升级,打造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2.0版,进一步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优化乡村空间布局、促进资源集约利用、推动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和共同富裕。

浙江省自然资源厅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处相关负责人介绍,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2.0版,包含村庄整治、农田整治、生态修复3项基本内容,同时将低效工业用地整治、废弃矿山治理修复、历史文化名村保护、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等特色项目纳入,整体谋划、协同有序推进。目前,浙江各地正结合区域特色,探索开展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为乡村带来空间重构、山河重整、乡村重生的新格局、新气象。

农田整治+:经编之都的“粮仓”再造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中秋前夕,在海宁市马桥街道民胜村,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仕杰告诉记者:“村里有亩农田属于粮食生产功能区,全种水稻。自从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后,小田变大田,目前水稻种植面积又增加了亩。”

经编产业的崛起,让马桥跃升“中国经编之都”行列,但马桥人没有忘记守住耕地红线、打造特色农业强镇的重任。前些年,马桥宽广的农田分布着散乱的农居,且一直沿用传统方式种植,一片片耕地被切割成零星的小块,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

进入新时代,为打破农田碎片化格局,推动农业产业用地规模化、集约化利用,马桥在民胜等4村实施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总面积约3万亩,打算再造一个马桥东部的新“粮仓”。

据海宁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马桥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要求,重新布局道路、田埂、排灌体系,将破碎化的耕地建成田成方、路成网、渠相通、林成行的优质水田;将治水剿劣、清洁田园、拆违控违等生态修复纳入全域整治范围,河道清淤治理米,建设美丽清洁田园亩,关停淘汰家“低散乱”企业,共腾退土地亩。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粮仓”扩容的强大引擎。截至今年9月底,项目区新增耕地亩,连成片的耕地使得图斑数量减少块,预计可新增粮食生产能力约万公斤。“现今,马桥正在实施一个‘万亩方’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治项目,推动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发展。”海宁经编产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濮一斌表示。

以整治促发展,以发展带整治,新的“农田地图”逐渐形成,城镇化的脚步正在加快。如今,马桥街道80%的村庄农户已集聚到城镇栖居。他们的承包土地全部统一流转,每年可以拿到每亩公斤稻谷标准的流转费用。民胜村等6个村集体经济组织加入街道村级抱团发展项目,各村以土地指标入股,按指标数量分红,每年各村平均可获租金收益约万元。

村庄整治+:鞋业名城的节地密码

4年前,鞋业名城——温岭市横峰街道遭遇“成长的烦恼”:15.9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集聚了多家制鞋及鞋业相关企业,90%以上是家庭小作坊,产业“低散危”,环境脏乱差。

年,温岭市以开展横峰街道19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为契机,整体推进村庄有机更新,加快传统制鞋业转型升级,统一规划建设住宅安置区、产业转型升级区、生态修复区。同时,集聚零散的工业用地,建设产业园区,推动企业入园区、生产进厂房。经过整治,横峰实现了“低小散”鞋业民房退出率、无照取缔率“两个%”。目前,一期占地亩、建筑面积31万平方米的凤凰山鞋业园已建成投入使用,入驻企业家。

从事制鞋业近30年的陈根夫,见证了横峰鞋业的发展历程。“当年的莞渭陈村,买台机器就开工,租间民房便办厂,共有多家房前屋后的制鞋小企业,垃圾遍地、污水横流,环境一塌糊涂。”陈根夫说。经历了从一楼做鞋、二楼住人的家庭作坊,到后来0多平方米的旧厂房,再到现今多平方米的园区标准厂房的变化,他劲头十足:“生产环境一次比一次好,企业的未来越来越有奔头。”

横峰按照“整村改造、公寓安置、公建配建、公益保障、居产结合”原则,逐步将村庄居民整体搬迁到统一建设的公寓楼。走进莞渭陈村,只见占地亩、总建筑面积52万平方米的安置小区内,28幢高层公寓房拔地而起。“先行启动拆迁的方家洋村、莞渭陈村、马鞍桥村西区的0余户村民可如期喜迁新居。”横峰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

“通过全域整治,优化了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促进了鞋业提档升级,也提升了土地利用效率。”温岭市城市新区管委会副主任王永进介绍,截至今年9月底,横峰已整治的村庄用地平均容积率从0.72提高到了2.65,人均村庄建设用地从86平方米下降到了51平方米。将碎片化的存量用地整合成块,还能再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多亩。

生态修复+:矿业重镇的绿色之路

石灰石,一直是常山县辉埠镇最耀眼的资源“明星”。由于拥有丰富的石灰石矿产资源,20世纪80年代以来,石灰石产业飞速发展,成为辉埠工业的“顶梁柱”。

“大家靠山吃山,基本都靠这满山的石灰石生活。”宋畈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汪土福说,在鼎盛时期,后社片区多亩的土地上曾有个石灰窑、89家石灰钙厂、20多条矿石破碎生产线,从业人员达到0人。“年,我办起了石灰厂,‘半个生产队’的村民跟着我干,村民收入比县城里的人至少翻了一番。”

但资源长期无序开采、粗放利用也破坏了生态环境。矿山满目疮痍,尘土飞扬,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

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逐渐深入人心,窑火熄灭的日子终于到来。年,常山县将辉埠镇路里坑村、宋畈村等6个村纳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范围,总面积为5.3万亩。该县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全部关停孔石灰立窑、条石灰钙加工生产线、16家轻钙企业,清理煤渣万吨。

站在后社片区的观景平台上远眺,山脚下,原先粉尘飞扬的石灰石生产加工区已被复垦为水田,一片绿油油的稻田长势喜人。阳光下,碱性水处理站正在工作,处理池的水面泛起层层涟漪。过去,企业采用土窑煅烧的方式加工石灰石,产生的石灰渣、煤渣就地露天堆放,堆积多年,碱性水由此而来并肆意渗流。整治后,这里建起了碱性水生态治理系统,通过科学处理,矿区的碱性水实现达标排放。

告别了灰尘漫天,村民们说“现在衣服可以晒在外面了”,在外务工人员说“也敢把孩子放在老家了”。汪土福退出了石灰石产业,专注村“两委”工作,为村民服务。通过关停传统污染产业,辉埠累计腾出能耗空间48万吨标准煤,为新兴产业扩容提质腾出了发展空间,工业转型升级之路正开启。

各地因地制宜的探索创新,是全省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2.0版的生动诠释。接下来,浙江将通过村庄整治建设一批聚焦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融合化、共享化的未来乡村;通过农田整治打造一批整洁有序、绿色高效、景观秀丽的美丽田园,促进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通过生态修复打造水清、天蓝、气净的生态宜居环境。

高质量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新征程已然开启。“计划到年,全省完成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省级工程个,其中启动实施2.0版项目个,着力打造个综合成效好、特色鲜明、示范性强、现代化程度高的省级精品工程。”浙江厅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处相关负责人表示。

喜欢本文,就点击右下角“在看”

本文由中国自然资源报社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p/3437.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