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佛山大胆向基层放权、向市场放权,把资源配置到最微观的企业和个人,释放发展活力,催生了成千上万个体经济和乡镇企业、民营企业,在各个镇街培育形成一大批具有地方特色、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佛山镇域经济因此勃兴。
专业镇是佛山镇域经济发展的典型模式,是佛山众多支柱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的主要集聚地,也是蓬勃发展的民营经济与实体经济的重要载体。佛山全市32个镇街,拥有省级以上专业镇41个,位居全省第一。佛山专业镇经济总量大、辐射带动力明显,对全市经济总量的贡献多年保持在80%以上。家电、陶瓷、家具、铝型材等传统特色产业实力雄厚,在全国乃至全球都具有重要影响力。
进入新时代,中国经济领域一场前所未有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已经启动。探索具有佛山特色的专业镇创新驱动和转型发展路径,进一步激发镇街发展活力,既是新时代镇街加快发展的内在需求,也将成为佛山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换动力的澎湃动力。
A
佛山镇域经济领先全国,也面临转型之困
从中国首个工业总产值超千亿元的大镇,到广东首个GDP超千亿元的大镇,佛山镇域经济的发展一直走在中国城市的最前列。通过对中小城市经济发展委员会、中小城市发展战略研究院、中小城市发展指数研究所、中城国研智库等机构近几年发布的“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榜单进行分析,不难得出两个直观的结论:一是佛山是中国镇域经济综合实力最强的城市之一;二是佛山镇域经济整体综合实力仍在不断提升。
过去三年,“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榜单中,佛山21个镇中每年均有18个镇上榜,其中11个镇进入全国前强。三年来,这11个镇除了大沥排名有所下滑之外,狮山、北滘、里水、西樵、乐从、杏坛、丹灶、九江等8个镇排名均有所上升,龙江、乐平排名则相对稳定。佛山,堪称中国发展镇域经济当之无愧的“标兵”。
其中,佛山最闪亮的镇街明星,当属南海的狮山镇。年、年,“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榜单中,狮山稳居全国第二。而仅仅在六七年前,狮山还处于广东省十强镇的末位。狮山的“逆袭”,除了得益于镇域面积的不断扩容因素,更重要的原因则在于依靠政府强有力的主导,实现了新旧发展动能的转换,尤其在重大项目、高端人才的引进培育和发展的改革创新上,走在了全市前列。
但与此同时,佛山也有不少专业镇仍在苦苦寻找突围之路。
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产业转型升级成为佛山传统专业镇经济所面临的一个共性难题。多年来,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以及专业镇自身发展路径制约,佛山一些传统优势行业如纺织、印染、铝型材、家电、家具等面临转型之困,一些曾经辉煌的专业镇特色产业在多重挤压之下逐步走向萎缩。如环市童服、平洲鞋业、里水袜业、官窑玩具、金沙五金等产业,由于技术准入门槛低,没有形成产业分工,随着土地、劳动、环境等要素成本的上升,主要依赖要素投入增加而换取产出增长的外延式增长已难以为继。
在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浪潮中,佛山也有一部分产业,如家电、陶瓷、铝型材等,在逆境中奋起突围,积极拥抱“互联网+智能制造”浪潮,实现了产业由低品质、低附加值向高品质、高附加值的跃升,找到了专业镇发展的突围之道。
B
新时代佛山镇街竞争力提升策略
1
协同构建强市活区实镇发展共同体
新时代背景下,各自为政、单打独斗没有出路,统筹合作、攥指成拳才有前途。强市、活区、实镇改革,是佛山市委市政府在新形势下作出的重大决策,目的是进一步激发各级发展活力,走出一条“百花齐放、万紫千红”的发展模式。强市,就是要强化市级战略统筹,坚持全市“一盘棋”,增强市级发展战略的宏观引领和主导作用。活区,就是要发挥各区的改革优势、资源优势,强化区级经济发展职能。实镇,就是要做实镇(街)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职能,提高直接服务企业、群众和社会的能力水平。
一是协同构建推动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优化调整创新体制机制,合理布局市、区创新资源,市级重点加大对创新平台、应用基础研究的投入,统筹推进重大科技创新平台、重大产学研合作平台建设。区级重点加大对产业、直接面向企业的创新扶持投入,强化创新驱动发展的主体责任。赋予区级更大的科技创新的管理和服务权限。镇街重点做实村居、村级工业园的环境整治工作。
二是协同推动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离不开市、区、镇共同参与建设,强市活区实镇改革不是要弱化任何一级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但必须不断适应新形势,调整和优化各级的经济职能。重点是理顺产业发展和招商引资职能。市级要加大产业规划、招商引资政策的统筹力度。区级要加强推动投资项目落地的执行力,加强经济运行统计、监测和分析、产业投资项目管理和服务、企业促进与服务职能。镇街要积极参与招商引资,保障项目落地,强化企业服务职能。
三是协同加快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全面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是市区镇三级的共同使命,市区镇要合力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合力建设重大发展平台。按照“市统筹、区建设、共分享”模式,加快推动三龙湾、佛山高新区、广东金融高新区等重大平台体制机制创新,提升重大发展平台对外开放水平和辐射、服务全市的能力水平。在市级加强规划、重大项目、执行督导统筹的同时,增强各区发展平台的主动性和活力。
2
加快构建镇街开放型创新体系
随着全球化程度加深,区域创新能力和区域创新体系构建已成为区域获取竞争优势的决定因素。发展产业集群,完善协同创新政策体系,大力推动专业镇加快转型升级,打造产业价值链,是提升佛山镇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一是把传统产业培育为潜力产业。佛山是以制造业为主的城市,制造业是佛山经济发展的最大优势、关键支撑和重要动力,佛山的传统制造业也仍有广阔发展空间。产业转型不应“喜新厌旧”,一些传统产业能够在一个地方扎根数十年,自有顽强的生命力。要完善针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扶持政策,珍惜爱护佛山的传统产业,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不是为了“淘汰转移一批”,应把重点放在“改造提升一批”上来,认真贯彻实施新“省十条”“佛十条”,降低企业用地、用能、用工、融资、物流等各类经营成本,增强企业发展活力,推动传统产业焕发新活力,实现传统产业、专业镇的高质量发展。
二是支持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最近几年,佛山确立了以智能制造和“互联网+”为主攻方向,推动制造企业生产过程智能化和生产产品智能化,通过实施“百企智能制造提升工程”、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应用“百千万工程”等方式引导企业技术、设备和工艺升级改造。但是,镇街制造业的主体是大量低技术企业,镇街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不仅需要发展高端智能装备和新兴产业,也需要注重培育那些没有研发投入能力的中低技术产业的创新能力。应在镇街推动实施新一轮工业技改,支持企业购置先进装备和技术,全面提高产品技术和工艺装备,通过技术和管理的持续改进积累以及生产工艺与流程革新,实现循序渐进的转型升级。
三是挖掘培育一批隐形冠军。“中国制造”的出路就是由低品质、低附加值转向高品质、高附加值。“佛山制造”必须有引领世界制造潮流的雄心壮志。目前不少企业都将产品的标准设定为高于国家标准甚至高于国际标准。佛山市政府也推动在泛家居、先进装备、智能制造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建立高于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联盟标准,并推动联盟标准向产业链延伸。佛山不少传统制造业经过几十年积累,已经具备了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要敢于对标德国、欧美等先进国家和地区,挖掘和培育一批细分行业“隐形冠军”,开展民生产品质量比对研究,以质量优势对冲成本上升劣势,用质量支撑佛山制造。
四是统筹各方力量完善协同创新平台。佛山没有国家支持的基础性研究机构,也没有研发创新的高端人才,很多核心零部件还是需要从国外进口,这成为佛山制造业向高端演进的最大阻碍。镇街大量的中小企业没有研发能力,也没有必要每个企业都投入研发,必须利用产业集群的优势,引导共性技术、自主研发创新设备通过联盟平台快速扩散。应当进一步强化体制机制创新,提升镇街协同创新效能,统筹发挥政、产、学、研各方面作用,创新完善协同创新平台,形成各类创新主体协同协力的机制,健全各方利益分配机制,完善科研成果转化激励机制。
3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
佛山镇街竞争力的核心问题,是关于产业集群如何通过转型升级实现从全球价值链低端转向高端的问题。目前佛山产业转型升级呈现“一转四化”的主要特征,即产业梯度性转移、产业集聚化、产业园区化、产业融合化和产业生态化,综合来看,目前佛山专业镇转型升级的实现路径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集合利用内外部资源,推动制造业微笑曲线攀升。通过提高专业镇技术创新能力,提升产品附加值实现的产品、工艺升级,由传统产业集群升级为创新型集群。比如,省科技厅连同市(县)、镇政府共建创新服务平台,这些平台成为中小企业形成创新能力、实现产业升级的外部资源,成为产学研合作的载体,成为产业链延伸、产业做强的引力池。北滘、狮山、南庄、西樵、张槎、石湾等一批专业镇逐渐构建起包括产品研发、质量检测认证、职业教育培训、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五大体系在内的产业创新平台,带动并促进了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
二是大力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推动产业链延伸升级。针对服务业滞后于第二产业、服务业内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严重滞后等不协调问题,大力发展包括物流、金融、创意设计、会展等在内的生产性服务业,推动专业镇从生产基地延伸至商贸专业市场。同时,通过城市升级推动产业升级,加快推进村级工业园改造,不断加快推进城市空间的再造,增强城市对各种资源要素的集聚能力和配置能力。
三是产业转移与升级并进,实现功能升级。通过产业转移与在价值链上的升级,发展总部经济,实现传统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升级。南庄陶瓷专业镇的转型升级之路,就是通过产业异地转移、就地转型升级实现。通过一系列优化改造措施,南庄陶瓷专业镇初步实现了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四是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发展方式转变。一部分发展进入成熟期的专业镇正在经历着产业新旧交替的变革。随着低端产业向外转移,一批产业特征较为明显的“特色小镇”开始兴起,更多知识密集型、科技含量高的新兴产业也在兴起。(来源:佛山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