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有条皮鞋村,高峰期有300多间鞋厂,

广东人穿鞋就穿得多了,大家总以为运动鞋、休闲鞋、皮鞋都是浙江、福建、河北出产的。其实,广东也有很多的地方都生产皮鞋,惠东女鞋、东莞皮鞋、南海皮鞋、茂名电白皮鞋,这些地方从九十年代开始都是出产男女皮鞋,休闲鞋的,鞋子质量好,款式新,远销国内外,成了抢手货。

九十年代初期,茂名市的民营经济也是发展得比较好的地区,也有两个地方生产皮鞋,他们是高州市沙田镇,电白区南海镇,可惜的是由于交通发展落后,沙田镇的几十间皮鞋厂,在商海的大浪淘沙中被淘汰了,而电白区的南海街道晏镜村鞋厂几经风雨还是坚持了下来,最高峰发展阶段,有多间鞋厂,从事人员有00多人,成了闻名省内外的“皮鞋村”。

据南十报道:上世纪90年代中期,晏镜皮鞋业空前繁荣,汇聚有多家鞋厂,从业人员超过3万,年产量近千万双,产值近5亿元,成了闻名的“皮鞋村”。

当年晏镜村的人外出打工进入鞋厂打工,学了技术回乡开办家庭作坊鞋厂,生产的都是以皮鞋为主,主要是把过去的尖头皮鞋改造成穿着舒服圆头皮鞋,每到秋冬季节,来自南方省市的皮鞋批发老板都云集晏镜皮鞋村,采购下订单发货回当地批发零售。

当年,出产的皮鞋主要是销往广州、东莞、南宁、福建等地方,每天从晏镜村发往广州批发市场的大货车都有10辆。在晏镜皮鞋厂的外来务工人员,除了本地区的还有来自广西、云南、贵州等地区的男男女女打工一族。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时过境迁,如今晏镜社区登记在册的皮鞋制造企业仅剩30家,从业人员不到人,晏镜村也从过去的人来车往,外来人员云集的村庄变得寂静起来了。

过去很多是皮鞋家庭作坊的老板,现在成了他家鞋厂的打工仔,不是他们不努力,而且岁月那把杀猪刀太无情了。

林成友这位曾经自办鞋厂26年的老匠人,6年前关停自家鞋厂到别人的厂打工,又先后因老板生意难做关停厂子,他已经换了4个鞋厂了。他说“一天下来,我和另一名工友得做近双这样的半成品”。

今年由于疫情的影响,外贸订单减少,网购的流行,加上实体店铺的生意难做,晏镜皮鞋村的皮鞋生产能否坚持下去?都成了决策者和大小老板,从业人员深思远虑的问题。

大家怎么样看这样的问题?有什么的良策,让晏镜村的皮鞋厂重生?欢迎留言,说出你的观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pz/8988.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