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2
温岭日报-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
陈舒丹通讯员沈益峰
12月18日一大早,横峰街道祝家洋村村务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林玉标早早地来到李文献办公室,交流起祝洋商业综合楼项目的工程建设进展情况。这个项目就像是李文献的“孩子”,从前年做准备工作开始,李文献就一直跑在一线。
年参加工作,李文献在横峰街道默默耕耘了20年。从农林办科员到计生办主任、社发办主任、经发办主任、党政办主任,李文献的每一步走得踏踏实实。
创新思路,促成重点工作落实
年,李文献成为东塘村的驻村干部。当时,横峰街道的重点工作是建设横峰第二鞋业集聚区,项目涉及祝洋、西洋、东塘等3个村。李文献上任的首要任务,便是推动东塘村的集聚区土地征用工作。
当时,由于不少村民对征地政策不认可,征地工作一度陷入了僵局。走访了多次后,李文献渐渐摸到了村民们的“痛点”。东塘村涉及第二鞋业集聚区征地的有91亩,工业租赁小区征地亩,承包地只有70亩左右在村民手中,村民享受土地的红利相差很大,如果解决了公平问题,使所有村民整体受益,那么这项工作就会变得容易。
于是,几番工作下来,横峰街道把东塘村确定为突破口,这成了李文献的压力,也成了他的动力。如何让村民集体受益?李文献动起了脑子。为了促成整村土地收归村集体,李文献多次跑到市农林局,对接如何从农民手中合法地把承包地收回到村集体。
有了市农林局的明确政策后,李文献又马不停蹄地召开村民代表大会,为村民们解读当前政策,并阐述了未来发展前景。经过这一系列的工作,征地工作得到了大部分村民的支持,这也让李文献看到了希望。
当时,一些农户身处外地,为了缩短征地时间,李文献和村干部便四处奔波,主动上门,争取他们的同意。短短4个月,东塘村村集体收回承包地的签订率达到%,为横峰第二鞋业集聚区的征地工作打开了突破口。“虽然那几个月无时无刻不在工作,但我觉得很值得。”李文献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亲力亲为,助力商业综合楼项目
年,李文献“告别”了东塘村,成为原祝洋村的驻村干部。为了提高村集体经济收入,原祝洋村谋划了祝洋商业综合楼项目,不过,这项工作实施起来难度不小。“这个项目除了地下室,拥有48间5层楼建筑,涉及的资金达多万元。”李文献说。
为了加快项目的审批速度,李文献和村干部一起跑部门,天天都在紧盯审批进度,克服了多重困难,项目如期审批完成,但资金缺口很大。“不如让村民入股,这样,既解决了资金问题,也能让村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祝洋村有多名村民,要想征得他们的同意并不容易。于是,李文献便主动上门做起了工作,还召开了户代表会议,征询村民意见,把综合楼项目的情况、前景向村民一一说明。
这个想法得到了村民们的支持。但是,一些村民虽然很支持,由于家庭经济条件受限,拿不出入股资金。得知情况后,李文献和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跑了多家银行,争取银行资金上的支持。功夫不负有心人,李文献的努力很快得到了回报,其中一家银行向村民们抛出了“橄榄枝”。在村民们的支持下,该项目的支持率达到95%以上,首期多万元资金已经筹集到位,目前,桩基已施工完成,工程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
“预计明年11月,这幢楼就能交付使用了。”李文献笑着说,完成整体出租后,这个项目每年预计能带来万元以上的收入,村民们的分红就有保障了。
循序渐进,促进新村融合
如今的祝家洋村由原祝家洋、祝洋、西庄3个村组成,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的李文献成了该村首任新村党委书记。
新村顺利合并,摆在面前的就是融合问题。原祝家洋村和原西庄村的村集体经济收入差距较大,李文献开始思考起如何缩小两村的差距,加快融合的脚步。
西庄村的村部大楼即将在12月底租赁到期,但是,重新租赁招标的工作却迟迟不见动静。得知情况后,李文献立即召集村两委班子,了解具体情况,并召开党员、村民代表会议,商量拍卖底价。根据市场价格,李文献和村里把底价定在88万元,比原先一年租金48.8万元高出了近一倍。
拍卖当天,李文献当起了拍卖人。“这是我第一次当拍卖人,想想还有些激动。”李文献说。而更让他意外的是,当天的拍卖,竟拍出了万元的高价!“太出乎我意料了,我原先的心理价位大概是万元左右。”
从48.8万元到万元,西庄村的村集体经济一下子壮大了不少。“李文献工作特别细致,思路也很清晰,不怕苦、不怕累,我们村民都十分认可他。”林玉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