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产教融合下社会培训的温州市轻工职业学校样式
来源:浙江教育信息网作者:朱建文徐晓敏
温州市轻工职业学校以鞋类专业为主干专业,为地方支柱产业培育鞋类中等技能人才。学校依托产业园区,实施产教融合,做强鞋类专业,探索面向社会、企业的劳动力培训途径,形成了“产教对接、专业指向、精准培训”的社会培训样式,在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受到社会的认可。
一直以来,鞋革产业就是温州的传统优势产业。年,是温州被命名“中国鞋都”20周年,地方政府推出“中国鞋都”向“世界鞋都”跨越发展的战略,先后出台了《温州市鞋革行业智能化技术改造实施意见》和《温州市鞋业改造提升年工作方案》等相关文件,推动产业发展。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人才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温州中小型鞋类企业面临最大的困难不是资金,不是市场,而是人才的紧缺,据统计,单中国鞋都产业园区鞋类技术工人缺口就达8万以上。
温州市轻工职业学校是一所鞋类专门化学校,地处中国鞋都园区,对接温州地方支柱产业,开设鞋类制造、管理、设计、营销、专卖、物流、电商等领域的鞋专业链,为产业培育鞋类中级技能人才。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学校建成了规范的鞋类专业教学体系、充足的师资和完备的实训基地。但学校一直以来规模偏小,每年只能为社会提供多名鞋类全日制毕业生,对庞大的产业人才需求只是杯水车薪。如何提升学校办学效益,为社会做更好的教育服务,成为学校面临的一个课题。在这样的情形下,学校探索实践“产教对接、专业指向、精准培训”的产教融合社会培训方式,做强鞋类专业,以专业服务区域内产业人才培育。联合政府部门、行业、企业,拓展多种形式的职业培训项目,专业指向明确,人群定位清晰,取得显著的社会培训效果。
送培到企,服务员工成长
学校与一些大中型鞋企合作,共建师资,开展面向员工的职业素养和技能培训。张原是康奈集团制造车间的一个班组长,他就参加了学校和康奈集团合作组织的“企业班组长培训班”。这个培训班为期一年,课程包括企业管理、智能制造(鞋类)、心理健康、人际交往、商务礼仪、应用写作、创新思维、音乐和鞋类专业理论及技能课程等。师资由学校教师和“康奈大学”的企业管理和技术骨干组成。培训班开在企业员工俱乐部,利用晚上和周末时间开课,便利学员,做到工学不误。通过这个班级的学习,张原感到自己不但在管理和技术上得到了提升,还增强了自身素质修养,收益匪浅。
这些年来,根据不同的对象,学校和康奈、巨一、泰马等企业合作开办了“企业管理班级”、“班组长班级”、“骨干员工班级”等,每一期企业培训人数都达人以上,培训课程由校企共同探讨商定,课堂设在企业内。这种面向企业的培训,针对性强,有实效,因而受到企业和职工的欢迎。几年来,学校送培训到企业,培训员工多人次。
引企入校,共建培训中心
王亦衡在年慕名到学校“新方向鞋类培训学校”学习鞋类样板技术,在经过6个月的专项培训后,考核获得了“皮鞋制版”技能证书。之后,他很快到一家鞋企业上岗,月工资达到多元。对王亦衡来说,这个阶段的技能培训给他带来了可见的提升和可观的效益。来自湖南的吴鹏是通过朋友的介绍到学校参加培训的,他到培训学校学习了6个月,较系统地学习了男、女鞋的制作工艺课程。结束学习后,他回到家乡创办了自己的鞋厂,成为当地一个小有名气的企业主。他认为,参加这里的培训,针对性强,实用性高,没有让他失望。每年,都有大批的社会青年和企业员工来这所培训学校学习技能。
“新方向鞋类培训学校”是温州市轻工职业学校与引入校内的鞋类专业培训机构合作建立的,依托浙江省中职示范开放实训中心,联合制订培训课程,组建培训师资,共同建设实训基地,开展面向社会的鞋类专业培训。每年都有多人在这里完成3—6个月的职业技能培训,或进入企业岗位,或投身创业。
学校鞋类培训中心还根据鞋企员工技能提升需求,协助企业进行职业技能认定咨询服务,年7月开始协助金帝、康奈、旭达等企业培训认定1余人次。年度增加8家企业协助培训、考证0余人次。
目前,学校鞋类培训中心已成为区域内最具实力和影响力的鞋类培训机构,备受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