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万亿GDP新星之城科创潜力苏州研发投

北京最好白癜风治疗医院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新星之城在经济实力、产业结构和城市基建配套快速优化提升的同时,下一步需要加快在教育和医疗等公共服务资源方面补短板。

  21世纪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周慧

  21世纪以来,以知识和技术为核心的创新经济席卷全球,对城市的经济和产业竞争格局产生了较大影响,而创新经济中的人才、技术、资本和高新技术企业的聚集和流动,也对创新型城市本身产生了新的要求。

  近十年来,中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中国从年的第34位上升到年的第12位。中国在全球创新版图中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新的变化。

  从科创产业的区域聚集来看,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引领作用明显。年京津冀研发投入(RD)为.0亿元,研发投入强度(RD经费与GDP之比)3.99%,长三角研发投入.7亿元,强度2.84%,粤港澳大湾区研发投入近亿元,强度3.7%。

  从城市层面来看,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以及成都、武汉、西安等强省会城市聚集了中国最多的高新技术产业资源。在这些城市之外,普通地级市,尤其是其中的万亿GDP城市,在科创方面有何发展潜力?

  为了评价普通地级市的发展水平和潜力,21世纪经济研究提出“新星之城”概念,这是指除了4个直辖市及15个副省级城市、省会城市之外的地级市中,具有强劲增长潜力的城市(以GDP超亿元、常住人口超万为主要衡量标准),这些城市将成为未来中国发展新的增长极。通过梳理中国新星之城中年GDP总量超过1万亿元的地级市,包括苏州、无锡、佛山、南通、泉州和东莞6个城市,从研发投入强度、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公共服务配套和宜居环境等方面,分析新星之城的科创发展特点、优势和短板。

  21世纪经济研究院认为,目前上述6个地级市在近些年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进程中,工业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快速聚集,城市经济综合实力迈到新阶段。其中,以苏州为代表的经济强市,在科研投入、高新技术产业聚集方面,都和强省会城市处在国内城市的第一方阵;以佛山、东莞为代表的传统制造业强市,在往先进制造转型的方向上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城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长迅速。

  但新星之城普遍面临的短板是教育、医疗资源配套与城市经济实力、人口规模不匹配。相对经济体量和人口规模接近的省会城市来说,新星之城发展初期在教育和医疗资源聚集上没有先发优势,医院、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数量都不够多,而这些不足或将影响其对科技人才和企业的吸引力,也不利于地方在科创方面产学研良好生态的形成。新星之城在经济实力、产业结构和城市基建配套快速优化提升的同时,下一步需要加快在教育和医疗等公共服务资源方面补短板。

  苏州研发投入强度最大

  根据科技部最新数据,中国全社会研发投入从年的1.03万亿元增长到年的2.79万亿元,研发投入强度从1.91%增长到2.44%。

  国际上通常用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规模和强度这一指标,来反映一个地区的科技实力和核心竞争力。RD经费投入越高的城市,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产业转型升级、专精特新企业培育等方面会有更大的潜力。

  在21世纪经济研究院筛选的6座万亿GDP新星之城中,泉州年的研发投入强度为1.4%,低于年2.40%的全国强度。

  其他5座城市中,苏州市的研发投入强度最大,年苏州的研发投入强度为3.78%;其次为无锡,研发投入强度为3.5%。东莞研发投入强度也较大,年为3.54%。佛山和南通的研发投入强度也高出全国平均水平。

  从国家发明专利数来看,苏州、东莞在年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数均超过了1万件;无锡和泉州排名靠后。从近五年的国家发明专利数的年均增长率来看,东莞和佛山的年均增长率分别是29%和27%,处于高增长阶段。

  从投入绝对量来看,近五年苏州研发投入累计达到亿元,并提出了到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4%左右的目标。

  按照《苏州市“十四五”科技发展规划》,苏州在“十四五”期间,锚定“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着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综合性产业创新中心、重点领域创新策源地和世界一流创新型城市。

  从经济总量来看,苏州市GDP总量超过2万亿元,是6个城市中综合经济实力最强的,科研投入强度和绝对量都是第一。年,苏州市技术合同成交额达.52亿元,同比增长26.82%。

  早在年,研发投入不足就被称为泉州“成长的烦恼”,最新数据显示,泉州市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从年的24.53亿元增长到年的.08亿元,RD占GDP比重从年的0.69%提升到年的1.4%,仍未达到泉州“十三五”规划中设定的年研发强度达2%的目标。

  从研发投入绝对量来说,泉州和其他5个城市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其中苏州年的全社会研发投入为.59亿元,是泉州的5倍。

  目前,泉州提出的目标是年研发强度达2.4%。研发经费投入不足、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不多、科技人才总量较少一直是泉州的软肋。

  泉州作为传统制造业强市,研发经费投入指标偏低的原因在于:一方面非省会城市科研院所较少,政府端研发经费投入相对少;另一方面产业结构决定研发投入,泉州轻工业发达,鞋服、食品等是支柱产业。

  对此,泉州也出台了很多真金白银的政策。年,泉州从建立目标责任制、领导挂钩、辅导培训、部门联动等方面入手多措并举推动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建立健全局领导挂钩联系制度,组建科技特派员服务团队,举办企业研发经费政策及统计业务培训21场次,参训总人数达1.8万人次。力争年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分段补助数量突破家,金额达2.8亿元,力争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20%以上。

  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

  苏州不仅研发投入规模大强度高,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也在提速。

  年各城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中,苏州共家,数据逼近一线城市广州的1.2万家。苏州年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52.5%,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

  位于第二梯队的高新技术企业聚集地级市是东莞和佛山,分别是家和家,数目远超经济体量同一梯队的南通、无锡和泉州。

  数据显示,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苏州产业质态优化提升加速,年国家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有12家落户苏州。年末全市拥有国家级智能制造业示范工厂3家、省级智能工厂13家,示范智能车间个。新增全球“灯塔工厂”3家,累计达5家,占全国的1/6,纳米新材料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新崛起的两座万亿GDP城市,东莞和佛山近两年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用和企服编写的一份报告指出,全国现有高新企业领域占比依次为电子信息(28.14%)、先进制造与自动化(26.97%)、新材料(13.99%)、高技术服务(12.66%)、生物与新医药(7.73%)、资源与环境(5.44%)、新能源与节能(4.39%)、航空航天(0.67%)。

  从产业结构来看,这6个万亿GDP新星之城,都是在快速工业化过程中因制造业而兴,制造业的快速发展让城市的经济规模迅速增长,近些年产业结构转型也是重点工作。东莞和佛山传统制造业转型效果明显,电子信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发展很快,所以高新技术企业规模增长也很快。

  以东莞为例,近五年高企数量增长2.6倍。东莞提出大力推动科技创新与先进制造深度融合的产业发展路径,不断壮大“工业企业-规上工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上市企业-领航企业”的先进制造体系。在电子信息产业方面,东莞拥有华为、OPPO、vivo、华贝电子等一批电子信息制造龙头企业,并且形成了从基础零部件到终端产品制造、从消费类产品到投资类产品的完整产业体系。

  泉州民营经济发达,年制造业规模突破2万亿元,形成纺织服装、鞋业、建材家居、石油化工、机械装备、食品饮料、工艺制品、电子信息、纸业印刷9个超千亿元产业集群,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83%,占比位居全国万亿元GDP城市第一位,其纺织鞋服企业中有很多品牌在全国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但从高新技术产业的统计分布来看,泉州产业规模较大的纺织鞋服、石油化工、建材家居等主导产业并不在范围内,所以高新技术产业的数量比其他万亿GDP新星之城要少很多。

  未来五年,泉州提出实施制造业竞争力提升行动,落实力争到年高新技术企业突破家、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GDP比重2.5%以上,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实现全覆盖、生产线改造达70%,数字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60%。

  城市的宜居环境对于吸引科创人才和产业的重要性也越来越重要。21世纪经济研究院认为,培育科创土壤需要吸引科创人才,这除了需要开放包容的环境氛围,还需要良好的居住环境、医疗和教育资源等公共服务配套,这些对于吸引科技人才和培育科技产业都尤为重要。

  6个万亿GDP新星之城近年来人口和产业聚集迅速,经济体量也均跨过万亿门槛,但在公共医疗卫生服务领域的实力和其经济地位、人口规模并不匹配,还需要提升医疗配套,以形成和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供给能力。

  高校科研院所可以为城市培养和聚集科技人才,科技企业在二三线城市选址时,人才更是重要的考量因素。新星之城在提升经济规模和产业结构优化的同时,补齐公共服务配套短板显得尤为重要,这是新星之城持续吸引人才和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z/4985.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