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记忆上世纪60年代,这些人远道而来

年之前的三明,还只是偏隅一方的山区小县,上世纪50年代中后期,福建省委作出在三明建设福建省重工业基地的战略部署。随后,从省内外各地抽调建设大军汇聚三明,共同投入工业基地建设大会战。

这批远道而来的建设者们,坚韧实干、不辞辛苦,把最好的年华奉献给了三明。在条件落后、设备缺乏的状况下,凭着辛勤双手,掀开了三明历史的新篇章。

年岁末,省里派出一支地质小分队进入三明,正式拉开三明,重工业基地建设的序幕。

紧接着,数万建设大军汇聚三明,夜以继日,艰苦奋斗,用辛勤的双手绘宏图、创伟业。

20世纪60年代初三明下洋旧貌

三明建设工地上的挑土队伍

20世纪60年代,为弥补三明工业基地企业门类的短板,解决民用工业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完善工业体系,福建省政府和上海市政府协商,将部分上海轻工企业迁入三明,促进三明的轻工业建设。

沪明两地在国家战略调整的大背景下开展紧密合作,为三明工业城市的崛起增添了生机和活力。基于三明工业基础、实际需求和承受能力等因素,上海对三明给予了大力支援,先后迁入轻工、化工和手工业等多家企业。上海对迁明企业采用整体搬迁,人员随厂迁移的支援方式,并对在沪事宜进行统筹管理;三明负责项目在本地的一切工作,如勘察厂址、安置迁入职工及家属等。双方分工明确,密切配合完成搬迁任务。

三明专署关于三明纺织厂、印染厂筹建工程情况的请示报告

金属制品厂迁明前夕的合影

上海市虹口区劳动局第二螺丝加工厂(即虹口螺丝厂)迁厂协议书

数以万计的上海子弟跟随列车向南飞奔入明,面对荒山野岭、荆棘草丛,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斗严寒、战酷暑,披荆斩棘,移山填谷,挑土开荒、搭盖工棚、建设厂房……

建厂初期土窑烧砖

工人用独轮车运输土石方

上海三星糖果厂、奇美内衣厂、金属制品厂、傅振兴五金厂、永生第十二皮鞋厂、永昌五金厂、玻璃厂、印刷厂等轻工骨干企业迁移三明,增强三明经济实力。

上海三星糖果厂,是上海迁明的第一批企业,后更名为三明食品厂。年前,三明生产饼干的都是一些小作坊,饼干制作工艺简单,没有发酵、没有添加麦芽糖,吃起来就像青瓦片一样,更别提美味了。上海三星糖果厂搬来后,其生产的糖果、饼干等30多个品种,成了那个时代专属的甜蜜味道。它的进驻,填补了三明没有现代正规食品企业的空白,为三明食品工业发展奠定基础。

60年代食品厂工人参与厂房建设

图为三明食品厂职工在包装广式月饼,图片由陈伟明提供

福建省三明纺织厂前身为上海国棉第26棉纺织印染厂。年10月迁入三明后改称三明纺织厂,同年12月15日正式投产,为三明的纺织业乃至全省纺织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金雀”牌纱线、“奔鹿”牌牛仔布被评为福建省名牌产品,“奔鹿”商标还被认定为福建省著名商标。年改制更名为福建省三明纺织股份有限公司。

图为70年代,三明纺织厂员工在流水线上生产牛仔布,来源于三明档案馆馆藏

有关上海职工支援三明建设的那段记忆,总能在不经意间被唤醒。老建设者们是三明发展变迁的参与者和见证者,是三明发展史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沪明小学的“前身”,是三明纺织厂的一部分。“取名‘沪明小学’,也是为了纪念老建设者们的辛勤付出,感谢他们为支援三明作出的贡献。

福建省三明印染厂前身为上海立丰染织厂,年由盛杏卿创建。年10月内迁三明,更名为福建省三明印染厂。迁厂的第49天便投入生产,印染出“跳鲤牌”大红布,由此结束了福建靠手工印染的历史。年改制更名为福建省三明立丰印染股份有限公司。

图为年,三明印染厂产品宣传图,来源于三明档案馆馆藏

三明市第一服装厂,前身为上海市奇美内衣厂,成立于年,年3月迁入三明,其拳头产品金鱼牌衬衫、“舒而美”服装质美价优,畅销全国。年3月,为进一步提升产品竞争力,三明市革委会批准同意增设三明市衬衫厂,“金鱼牌”衬衫于年荣获福建省名优产品荣誉。

图为80年代,三明第一服装厂生产的金鱼牌衬衫和“舒尔美”时装,来源于三明档案馆馆藏

三明市印刷厂前身为上海长宁印刷厂,年11月从上海迁入三明,与三明人民报社印刷厂合并,更名为三明日报印刷厂。年,企业更名为三明市印刷厂。年,增冠第二厂名“福建省第二新华印刷厂”。

图为年三明市印刷厂工人印制年画挂历,图片来源三明档案馆馆藏

三明市皮鞋厂前身为上海永久皮鞋厂,年3月迁入三明,更名为三明市皮鞋厂,年更名为三明市鞋业总厂。

(图为80年代,三明市皮鞋厂引进的成产设备,图片来源于三明档案馆馆藏)

三明市五金厂前身为上海傅振兴五金厂。年11月迁入三明与三明五金厂合并,仍称三明市五金厂。年把生产螺栓部分的人员和设备与金属制品厂标准件车间合并成立三明市标准件厂。三标厂是福建省最大的生产标准件的企业。

图为80年代,三明标准件厂产品,来源于三明档案馆馆藏

图为70年代,三明标准件厂员工家属在办公楼前合影,图片由张爱菊提供

年3月,依照上海市委决定由上海玻璃仪器厂和上海协隆玻璃厂等单位抽调一批生产骨干和一个建厂领导班子支援三明工业建设,后吸收富兴铁厂部分职工和从江苏招一批有技术专长职工共80余人成立三明市玻璃厂。

60年代玻璃厂迁厂初期手工生产玻璃瓶

经过10余年“开疆拓土”,年,上海迁明企业工业产值占三明全市的36%,成为三明乃至全省轻工业的骨干。当时,有不少企业推出了自己的品牌产品,且具有了相当的发展规模:食品厂的鹅牌咖啡茶、纺织厂的奔鹿牌细纱、印染厂的花布、胶合板厂的企鹅牌胶合板……这些产品都有一定的知名度,有些还填补了省内的空白。

三明由工业而生、因工业辉煌。福建省第一吨钢铁、第一台载重汽车、第一台洗衣机、第一台黑白电视机都诞生在这里。经过六十多年的建设和发展,三明聚集了全省最大冶金、造纸、水泥、重卡等生产企业,已形成了11个门类、37个行业的综合工业体系。

一段段往事,记录了上海人民,在三明建设中的重大贡献和艰苦奋斗的精神风貌。年复一年,老建设者们在三明安家落户后,生儿育女,渐渐地,三明市区形成了不少由上海人组成的社区、新村。如今,三明和上海机场通航、动车直达,千山万水近在咫尺,林深水美的绿都三明,成为很多上海老乡旅游的热门打卡地。沪明两地的情谊还在延续,三明人有关上海的记忆,也在日渐累积。

来源:最三明综合

作者/来源:新浪三明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z/4253.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