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9月重新整修后的龙路口大闸
在宽阔平坦的淮周快速通道中段,有处淮阳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龙路口大闸,该闸横跨新运河,它始建于年9月,后由于年久失修,呈老态龙钟摇摇欲坠之势,于是,年9月,政府又重新整修了该闸。目前的龙路口大闸焕然一新,恢复了原来的雄姿。
年9月的龙路口大闸
今天,小编要带大家参观的并不是这座大闸,而是紧邻它东边的一个名叫官路边的小村庄。该行政村位于郑集乡西南部,周淮快速通道与新老运河呈交叉方式穿境而过,村庄距淮阳城区约六公里,以前曾是淮阳至周口的必经之路,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从淮周路向官路边村观望,村庄内的幢幢建筑,白墙灰瓦,错落有致,既有徽派建筑的色彩,又独有中原民居的风格。
走进官路边村,在村口路西依次分别有消防救援站,村警务室,村史馆,村民文化活动中心及爱心超市等利民设施。在村史馆,小编从墙上的介绍中终于明白官路边村名的由来。其实,从字面上大家也可猜出八九,顾名思义该村庄是古时官道旁边的一个村落。
明朝前的周口(周家口)并不繁荣,属于名不见经传的小地方,大多时候都是隶属于淮阳管辖。到了明代万历年间,航运快速发展,埠口码头逐渐增多,商贾也随之云集,彼时周家口通往淮阳(时称淮宁府)有一条交通要道,也称官道(相当于现在的省道或国道)。
那时的官道两侧人烟稀少,荒郊野渡。在龙路口和官路边各有几户人家,路南路北分列两侧。据传,当时有一翰林学士沿此路由周口去往淮阳,途经此处歇息时,为将两个散落的小村落区分开来,把路南紧靠运河岸边傍水的叫龙路口,把路北的村庄叫官路边。
民间也都希望自己的村庄能成为藏龙卧虎出官人的风水宝地,再说这名字既通俗,又好记,且有吉祥之意,于是,该村庄名字也由此传开。解放前后,本村行政区划和名称几经变迁,最终以官路边固定下来。后来由官路边大队改为官路边行政村至今。
从村史馆可了解到很多该村的重要事件,比如,建国后官路边村以烧制砖瓦闻名乡里,为全村草屋变瓦房奠定了基础;村里有规模化养牛场两个,养羊场一个;目前,全村汽修、家具制造、服装加工、鞋业配饰生产等产业多点开花等等,可谓一目了然,一览无余。
村史馆中有段话让小编记忆深刻:村之有史,犹国之有源;村失其史,犹树失其根。值此国泰民安、乡村振兴之时势,筹建官路边行政村村史馆,以便明史励志,奋斗有矢,让广大村民记住本来,延续根脉,在乡村振兴的新起点上,继续砥砺奋进,开创美好未来。
参观完村史馆后,让游人对该村的历史和文化有个粗浅的了解,然后,再走进村庄游玩,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村中有条刚疏通的小河,河水清澈洁净,小河两侧青砖护堤,河岸上种植的各种树木郁郁葱葱,沿河兴建的有党建文化长廊,有亲水平台,有木质栈桥……
特别是村中灰白相间的民居,与碧绿的河水和树木相互映衬,让游人恍若来到了江南水乡,在粉墙黛瓦、春意盎然的朦胧中,似乎还领略了凤凰古城临水而居的韵味,而中原乡村民居的独特风格,更给这个小小的村落增添了耀眼夺目的无限魅力。
据小编观察,这些房屋并非是村里系统规划的,而是在没改造之前各家各户就已经建成的,后来,为美化村容村貌,通过政府的号召,对原来的房屋进行简单的粉刷和修饰,再根据地势及附属设施的搭配,便成了今天这种整洁、悦目、美不胜收的样子。
村里还保存有几座老房子,其中一个小院落极富中原民居的特点,青砖小瓦,出檐门楼,堂屋,厨房……院落中央还有棵枝叶繁茂的柿子树。据村里人说,这家人在外面闯荡出了大事业,已经很多年没回来过,院落虽残垣断壁,却流露出一种凄美沧桑感。
在村子里转了一圈之后,从后面再绕到进出村庄那条宽阔的主路上,在这条路上还建有一座简约的四柱三楼木牌楼,四平八稳,朱红颜色;门楣处有四个金色大字“官路边村”,两侧有副对联,上联是“不忘初心跟党走”,下联是“建设幸福新家园”。
村口有座美观的公厕,方便来来往往的村民和游人。公厕旁边是座小花园,花园内几个师傅正忙碌地给园子栽种花草树木;花园的围墙很有特色,有的用小瓦或青砖做成镂空状,有的镶嵌着各种农村闲置的物品,诸如磨盘、石磙、水缸及叫不上名的瓶瓶罐罐。
看到这些在将废物合理利用的新颖创意,着实令人很惊喜,从这些细节的设计,可以让村民回忆过去艰苦的日子,也可以让游人追溯到以前村里的民风民俗,在以另类方式展示的同时,也令大家充满对往事无尽的遐思,以及对未来幸福的渴望。
紧邻花园的一座民居墙面上,有幅巨大的迎客松水彩图画,而这面很醒目的图画墙,就正对着进村的路口,让进村的每个游人都能一眼清楚地看到。迎客松在中国传统中的美好寓意,也在此表现得恰如其分。游完整个村庄,给人的感觉堪称完美。
但作为从事文旅行业的小编,如果从专业的角度去思考,总感觉还是缺少点什么。回家后,不思量,自难忘,终于明白,这么美的村庄,如果不合理利用实在可惜。小编以为乡村振兴的目标就是要让农民有活干,有钱赚,而非住着好房子整天打麻将,晒太阳,无所事事。
于是,一个不太成熟的想法也在脑海中应运而生。大家都知道现在的乡村旅游或农业观光都很火爆,而官路边村的硬件设施已基本具备,可以将旧居修缮,再添加些老物件,成为纪念过去岁月的小景点;来往周淮的车辆众多,可以在村南邻水之地,开设夏日大排档……
如果眼光再放远点,将西侧淮阳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龙路口大闸加以利用,再与新运河联系起来,形成人文与风景的完美结合;而后,在新运河两岸种植时令美观的经济作物,比如油菜、向日葵等,河边再建几个可供游船停靠的简约小码头,即可成为极具风情的景区。
而每当春夏之时,游人可乘船在新运河上欣赏两岸美丽风光;村民也可用经济作物的果实压榨的食用油现场兜售,在增加收入的同时,也为游客提供了绿色环保的文创产品;若再适当地在运河内或村庄的小河中增加些水上小项目,则更会吸引众多游客前来体验游玩。
总感觉乡村振兴并非是某个部门单打独斗的事情,它应该是先找准一个可行的切入点后,再联合多部门形成大的规划和格局,以点带面,扩大产业的规模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将农村这块仍未雕琢的大面团,做成各式各样的美味食品,让形形色色的游客尽情去品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