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天创时尚倪兼明鞋业智能化刚开启市场变

中科爱心救助 http://hunan.ifeng.com/a/20180327/6461888_0.shtml
作为制造业的典型代表,鞋类的生产流程往往比较传统,难以摆脱“劳动密集”的标签。近两年掀起的“智能制造”春风,如今也开始吹到鞋企。在5月27日举办的第38届国际鞋业大会上,智能制造成为了探讨的热点。会上,上市鞋企天创时尚()(,SH)总经理倪兼明接受了《每日经济新闻》(以下简称NBD)记者的专访。倪兼明表示,鞋业的智能化是在消费者需求多样化、劳动力稀缺以及成本上升的背景下驱动产生的,目前处于刚开启的阶段,尚未规模化。“鞋业智能化如今面临最大的风险和挑战就是市场的变化。”他表示,不同的品牌市场运作和客户需求,对鞋的生产品类和模式的要求也不一样,导致整个自动化的流程设计有较大的差异性;而受限于技术能力和投资成本,鞋企的智能化生产只能在不同工艺和模式中进行选择。若不能很好地做出预测,前期的投资就会变成沉没成本。天创时尚总经理倪兼明在国际鞋业大会上发表主题为“鞋业智能制造”的演讲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鞋业智能制造尚未成规模NBD:智能制造是鞋业近年来的转型趋势,您认为驱动行业转型的因素有哪些?倪兼明:首先,如今消费者的需求变得非常多样化。这个变化会给鞋类品牌和生产制造企业提出新的要求。以前,鞋企都是做的批量,等于是“千人一面”,但现在要做到“千人千面”。第二,行业如今面对劳动力稀缺以及成本上涨的问题,需要通过自动化、智能化,来实现机器替代人工,提高效率。NBD:鞋业的智能制造需要经历怎样的发展过程?倪兼明:这要经历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的递进发展过程。第一步是数字化,鞋业的所有业务再造都需要把传统经验进行数字化转化,让业务都通过数字化去表达,这是基础。数字化表达能驱动数字化设备发展,就可以实现自动化,即用机器替代更多的人工。最后一步是智能化,这需要一定人工智能的养成,这种养成是需要有学习能力的。透过学习,计算机能自动拿出最好的解决方案,这种解决方案可能已经优于人的经验了。NBD:目前鞋业的智能制造的发展程度是怎么样的?倪兼明:应该还是一个开启的阶段,还没有规模化。行业普遍是停留在单机上面做一些小的提升,整厂、系统地去做升级会比较少。现在一些先行的企业开始在智能制造方面进行一些实践,能够通过积累经验,使得整个产业进行总体性的升级,这里面包括软件和硬件,包括整厂的流程,都需要去更新。天创时尚年8月正式启动自动化智能生产线,率先将工业机器人应用于时尚女鞋量产,人效提升了30%以上。目前天创时尚在开料工序上会有一定的智能化,针车和成型的工序处于半自动化到自动化的阶段。目前正在逐步提高智能化的程度。天创时尚总经理倪兼明在国际鞋业大会上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的专访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面临品类和模式变化的风险NBD:未来鞋业的智能化发展,面临最大的挑战是什么?倪兼明:最大的挑战来自市场的变化。在今天,不同品牌的市场运作和客户需求,对整个生产品类和模式的要求也不一样。生产模式的不同导致整个自动化的流程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如冷粘皮鞋、硫化鞋、飞织鞋等工艺差别较大。而受限于技术能力和投资成本,鞋企的智能化生产只能在不同工艺和模式中进行选择。比如之前这条线是设计给A品类的,若A品类市场需求少了,另一工艺技术下的B品类兴起了,那前期对A品类的智能化投入,就都不适用了。若不能有较好地预测,很有可能前期的投资就变成沉没成本。NBD:随着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不少鞋企提出以多批次、小批量、周期可控为特点的柔性生产概念。智能制造如何赋能柔性生产?倪兼明:柔性生产是指在生产同一工艺产品的情况下,实现不同款式和订单(之间)的快速转化。生产线的智能化设计本身就是要考虑到这种转化。这种转化采用人的经验去做,是很低效的,也做不好。而智能化就能把后面多少种变化和可能,都写到了计算机里面,并且通过AI学习不断去优化。可以说,好的智能化是能够支持柔性化的。NBD:鞋业给外界的印象往往是个典型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强调人工经验。行业在转型过程中,如何突破传统思维,进而更新数字化思维?倪兼明:很多传统的经验都是师傅带徒弟去传授的,没有经历过总结和提炼,并且很多都是非标准化的。我们制鞋很多都会讲到“分寸”,但在数字化思维里面就没有这种(分寸的概念),没有中间的不清晰地带。要实现突破,最重要的是要进行思维的转变,要把过去的工作经验梳理成逻辑型,进行总结提炼,还要把整个工作变成结构化。在这种基础上,才有机会能够实现从单靠经验到数字化思维的转变。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p/8653.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