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衡阳县按照“县级主导、乡镇主推、企业主建、农民主体”的总体思路,大力实施乡村车间创建三年行动,积极盘活乡村闲置资产,探索推进乡村车间建设,实现了村集体增资、产业增效、农民增收。截至目前,衡阳县累计建成乡村车间家,吸纳劳动力就业余人,其中脱贫人口(含监测帮扶对象)人,人均年收入达2.5万元以上,乡村车间入驻村年集体经济收益均超过10万元。主要做法是:
资产+资本,让乡村有盼头。一方面,全面摸清资产家底。积极清理盘点乡村闲置资产,累计清理出各类旧学校、旧村部、旧粮站共处,总面积约23.17万平方米。稳妥推进闲置资产处置,以市场化方式注入城乡产业发展运营公司和城乡投资公司,实现由资产变资本。年,衡阳县将全县54个旧粮站、总资产2.5亿元一次性打包委托给城乡投资公司运营管理,每年增加财政税收万元。另一方面,积极引入社会资本。积极引导宝泉鞋业、腾飞科技、诗妮芬内衣等13个园区企业将部分生产环节转移到乡村车间,实现企业降本盈利、农民就业增收双促进。积极引导在外企业家和乡村能人利用闲置资产创办乡村车间,实现闲置资产与社会资本有效“联姻”。扎实推进“村社合一”改革,实行村集体领办、村民入股,共建共享乡村车间。截至目前,累计建成“村社合一”新型农村经营主体个。
特色+特产,让产业有奔头。建设了一批特色车间。积极引导角山米业、安合农业、鑫粤农业、农耕记食品等龙头企业把生产车间建在田间地头,着力打造一批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车间。截至目前,衡阳县累计建成特色农产品加工车间29家,年产值约5亿元。发展了一批特色旅游。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扎实推进梅花小镇欢乐谷、颐湘康养综合体、清花湾田园综合体等文旅项目建设,1-4月累计接待游客43.2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85亿元。3月15日,衡阳县成功举办湖南油菜花节衡阳县分会场·衡阳县乡村文化旅游节启动仪式,活动当天现场游客人数达4.7万人,实现旅游综合收入万元。比如,衡阳县梅花村以村集体牵头、村民自愿入股的形式成立旅游公司,立足梅花主题文化,打造旅游市场“爆款”,公司营业仅半个月就收入万元,村集体拿到10万元的现金分红。打造了一批特色村镇。积极引入现代生产工艺,对地方传统名优农特产进行标准化、规模化生产经营,开发出洪市芝麻糖、渣江米粉、西渡糄粑等一批“乡字号”“土字号”农特产品牌,形成了一批农特产专业村镇。年,台源东湖寺村获评“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西渡梅花村、关市唐市村、界牌上塔村、岘山永禄村等被评为“湖南省乡村产业‘一村一品’重点村”。
分红+就业,让农民有劲头。发展订单式生产。采取“车间+合作社+农户”运作模式,定期组织产销对接,由车间根据生产计划集中下单、统一供料、保底收购,真正实现车间、农户双赢。实行股份制分红。鼓励将村级集体资产和村民闲置资金以股本的形式入股乡村车间,年底按比例享受分红,从而带动闲置资产充分盘活、城乡居民充分就业、村级集体经济充分发展。截至年,个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下的薄弱村全部清零,村集体经济收入万元以上的4个。采取灵活性就业。鼓励乡村车间优先聘用当地村民务工,实现村民就近就业、就地就业。推行“车间+居家”“楼上+楼下”模式,将乡村车间设立到家门口,实现挣钱顾家两不误。截至目前,全县累计解决灵活性就业人员多人。
服务+管理,让车间有干头。强化政策扶持。出台《衡阳县延续支持就业帮扶车间建设方案》,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设立乡村车间建设专项基金,对乡村车间进行奖补,今年以来累计发放扶持补贴资金.93万元,创业补贴3.2万元、以工代训补贴52.45万元。强化跟踪服务。开通“绿色通道”,对乡村车间建设的审批、办证、认证实行一站式办结。建立县级领导联系车间、乡镇专班服务机制,及时帮助解决用地用电用工等难题。3月23日,衡阳县举办银企对接签约会,为部分乡村车间解决资金难题。强化人才支撑。深入开展“万雁入乡”行动,按照“缺什么补什么、需什么派什么”的原则,从全县机关事业单位中选派名党员干部到乡村去,全面赋能乡村产业振兴。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