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务新闻网年6月10日是我国第18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不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都有一个重要的载体——老字号。去年年底,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发布的《关于加强老字号与历史文化资源联动促进品牌消费的通知》强调,要加强老字号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联动,促进品牌消费,充分发挥老字号在促进消费持续恢复、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非遗技艺的匠人匠心在老字号经营的岁月中如何得到保护?在新时代老字号企业又如何能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活”起来,焕发新的光彩?本报邀请到了在传承中华文明血脉、坚定文化自信、做好老字号守正创新方面颇有特点的几家企业“掌门人”和优秀工作人员,畅谈从非遗传承的角度如何做好老字号传承与创新这一课。
圆桌论坛
周延龙全聚德集团党委书记、董事、总经理
程旭北京内联升鞋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赵书新北京吴裕泰茶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白塔寺药店文创堂负责人马旭初
王建普北京市金属工艺品厂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运营部副部长
刘力力北京市金属工艺品厂有限责任公司项目管理部副部长
(排名不分先后)
Q1
非物质文化遗产强调文化属性,而老字号的经营、传承、创新需要的是其商业属性,在经营过程中如何使文化属性与商业属性有机结合?
程旭:非遗源自于生活,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也是特定时代下人们生活的记忆。谈到非遗的保护,我认为恰恰是可以挖掘文化与商业结合的部分,因为只有商业才能保持一个事物的延续性,或者说生命力。
以故宫为例,故宫文物是物质文化遗产,但其实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原理是一样的,在它只是高高在上的学术研究机构的时候很难走入人们的生活。然而,当故宫开始做文创,做文化衍生产品和服务时,它就能够更多地为人们所接受、所了解,这样它才能真正地走出紫禁城、走出区域,成为世界的文物,而不只是北京某个区域的一座代表性建筑。
非遗也是一样的。如果我们仅就事论事,比如说布鞋,在当今时代,从功能性或者穿搭习惯来说,它绝对是小众的、边缘化的产品,但如果跳出布鞋这个品类来说,它是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一部分,甚至是中国人独特的生活方式的体现,这样它重新走入人们生活的可能性就更大。现在随着人们物质生活逐渐变得极大的丰富,更多人追求的是精神层面的满足和愉悦。禅道、养生重新回归到人们的生活当中,包括95后、00后都开始“朋克养生”了,“蹦最野的迪,喝最补的茶”,当非遗成为整体生活方式的一部分,它的生命力就会得到另一种形态的延续。
所以我认为,文化和商业是互补的,缺一不可。
周延龙:老字号文化属性与商业属性的有机结合应基于文化内涵升级商业的底层逻辑,从视觉、菜品、精神连接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即要从人、货、场三个维度不断精进。
人,即服务。熟悉全聚德发展历史的人都知道,周恩来总理曾27次在全聚德宴请外宾,全聚德有能力以国宴的标准对待每位消费者。但现在的消费者并不都需要服务人员佩戴白手套、穿着标准的工服,花两分钟的时间介绍一道菜品,他们有些人更希望能自我探索,体验餐厅的特色。因此,全聚德现在的服务理念是“删繁就简,润物无声,统一规范,物超所值”。
货,即菜品、产品。餐饮方面,现在的消费者更喜欢新的体验,因此全聚德也会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