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更高处攀登温州探寻产业振兴新路径

产业是城市发展的命脉。在今年的市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产业”一词总共被提及了62次。温州产业要向更高处攀登、往更深处探寻,成为众多代表委员的共识。还有一种声音更是从未如此强烈过:在这条产业变革之路上,温州要勇于打破路径依赖,敢于打碎发展天花板!一个多月前举行的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温州要坚定不移推进产业振兴。本次市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明确,温州要奋力打造集群发展、质效更优的产业新高地,切实优化“千年商港、幸福温州”的产业体系。,时长03:21

浙江新闻客户端瓯江观察·“慧”说两会视频

作为驱动产业发展的一匹黑马,战略性新兴产业如何闯新路成了这次温州两会热议的话题。会场上,一位人大代表的“心里话”为所有人提振了信心。

奔腾激光高功率智能激光切割设备

“只要政府下决心,没有办不成的事,我们奔腾激光就是最好的例子。”4月9日,在龙湾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现场,温州市人大代表、奔腾激光(浙江)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吴让大抛出话题,“年,我为什么要带着人的团队来温州?就是温州市委、市政府给予了极大的支持。”那一年,奔腾激光(温州)有限公司年产值只有2.5亿元。10年间,产值已经翻了10倍,去年产品获得国际首台套的认定。在吴让大看来,激光产业从0到1,再到10的转变,就是温州要发展新兴产业最好的参考案例。他认为温州需要向外释放强烈的发展信号,这信号既要是目标增长速度,也要是实际的要素“礼包”。透过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可以窥见一座城市的发展动能。温州的产业振兴离不开传统制造的重塑,更需要新兴产业的飞跃。

产业之变,首要在于推动新兴产业加速壮大。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未来五年,温州要打造传统支柱产业、新兴主导产业两大万亿级产业集群,打造全球有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全国领先的时尚智造基地、长三角南翼制造业创新基地。这与市人大代表吴让大带来的建议不谋而合。吴让大共带来了3份议案,均与产业振兴密切相关。他建议,温州选准2-3个有一定基础的新兴产业进行重点投入,进行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招引,用3-5年时间形成2-3个新兴产业集群生态。“规划建设数字经济集聚区,加快打造国际云软件谷,谋划建设中国数安港,加快打造全国性数据智能与安全服务创新园。”数字产业作为核心新兴产业,成为本次《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关产业发展的一大着力点。市政协委员黄小明在提案中建言,我市应建立企业梯度培育制,推动数字化发展变革。每年梳理50家数字产业化重点企业和家产业数字化重点企业,通过领导挂钩、技术对接等有效手段,重点发展一批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工业互联网等信息服务企业。

温州市大学科技园

温州市政协委员、温州市大学科技园负责人叶衍晓在多年招引科创项目落地中,面对谈得拢、落不下的难题,感受到创新创业载体空间拓展的重要性。“余杭的创新创业物理空间是温州全市的6倍,我们迫切需要扩大平台的物理空间,同时发挥温州社会力量优势,引导投身双创载体建设中。”

产业之变,重心在于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

尽管当前,我市对新兴产业的重视已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但传统产业在我市制造业产值中约四分之三的占比,意味着传统产业依然是我市实现产业振兴的压舱石。“加速打造世界级电气产业集群,推动鞋业、服装、眼镜等轻工产业向时尚产业升级,推动汽车零部件、泵阀产业向千亿级产业迈进。”看着《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传统产业提出的新要求,市人大代表、正泰集团党委书记吴炳池感受到正泰集团作为温州电气产业龙头企业肩负的使命之重大。“正泰应始终坚持创新驱动,持续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带动整个电气产业链向中高端攀升。”专精特新,是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的一大重要方向。在过去的五年,温州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位列全省第三,但总体竞争力不强。为此,市政协委员章如海建议,推行“一企一策”措施,完善专精特新企业发展专项基金,提高“单项冠军”“小巨人”“隐形冠军”“领军企业”等重点培育企业的奖补水平,进一步提高培育发展质量,引领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健康快速成长。

人本集团智能化生产车间

温州市政协委员、温州市经信局副局长许道火在长期服务温州工业企业转型升级和推进传统产业智能化技改过程中,对高级实用人才的政策保障提出了更接地气的想法。他认为,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人才是创新的关键。“专业技术人才和高级技能人才是推进温州产业转型升级中的一支重要力量,近年来随着智能化技改深入推进,企业对这类人才需求量大、市场又十分紧缺,人才政策的扩面将让更多专业技术人才集聚温州,同时让中小企业激发更大创新力量。”产业之变,关键在于全面激发产业平台活力。大项目支撑大产业,大平台承载大发展。“高水平建设温州湾新区、温州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支持省级以上开发区(园区)打造高能级战略平台。”这是《政府工作报告》对今后五年许下的产业平台愿景。“如何利用温州湾新区带来的新风口和新红利,发挥大平台招引大项目、打造大产业、推动大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市政协委员吴时列建议,作为温州市的新区,温州湾新区要聚焦主导产业,在立足全市现有优势产业的基础上适当超前,坚持全市一盘棋,做好产业链顶层设计。高能级创新平台是我市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塔尖重器”。今年,我市将深化高能级创新平台量质“双提升”攻坚计划,新增创新平台10家,支持国科、浙大温州研究院等建设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持续提升中国眼谷、中国基因药谷等平台能级。市人大代表王贤俊对此建言,我市要将高能级科创平台建设放到全市科技创新战略高度来通盘思考。以共享为主题,在全市形成开放、高效的科创平台网络,在更大区域范围内推动科创资源的高效流动,提升科创资源的空间溢出效应。腾笼换鸟,筑巢引凤。两会擘画出新一年的奋斗路径。加快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温州要在产业振兴发展路上,打造出更多创业创新的“顶流”,需要更系统地推出组合拳,释放招引培育的强烈信号,尽全力腾挪并科学规划创新创业空间,更为精准地提供要素支撑。两大万亿级产业集群,未来可期。

来源:温州新闻、浙江新闻客户端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hy/2622.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