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发生一个很奇怪的现象,越是批判类的文章,越是得读者的喜爱,越是能引起观众的共鸣,批判性文章能戳到我们的痛点之外,不能解决什么问题。
我浏览过一个专门描写工厂、工人的头条博主文章,发现其文章绝大多数都是批判性的,整体表述无一不是工厂老板黑心压榨、工人工资低、工厂环境恶劣。由此来引起大众的共鸣。
今天我以普通人的视角,不查找任何资料,来发表一下意见。
打工,流行于年前后,也就是说年之前很长的一段时间,我们农民除了做农民,根本就没有别的出路,只能在家种田。
是农民都不愿意进工厂吗?不是的,是压根没有厂,我国制造业在上世纪是停滞阶段,普通生活物资都很匮乏,我记得第一次做生意,是卖冰棍,我们都要跑10几里去本地唯一一家生产冰棍的的厂去进货。村里的小卖部也没有几样货物。这样的情况持续到90年代中后期。压根就听不到打工这两个字。
到了90年代中后期,随着改革开放的大国策,国家开始大力发展普通制造行业,村里面人陆陆续续去广州深圳浙江温州打工了,过年回来能拿上几千上万元回来,没有劳动力出去打工的家庭那个眼红啊,纷纷到这些人家家里去借钱过年。
从那之后,打工在那个年代就成了一个非常时髦的词语,一时之间,甚至成为了村民眼中有钱了的代名词。也就在那个时候,越来越多的人口开始大批量涌入城市。
年12月11日我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商品流通渠道正式打通。我们国家最主要的特点就是人多,借用人口红利的网络名词,我们的制造大军,轰轰烈烈走上了历史舞台。各种制造行业如天女散花。
我的第一份工作也是去了广州的一个制衣厂,时间每天大概就是干到晚上10余点,等于一天要干14到16个小时,这在当时看来是很正常的,所有人都一样。更没有任何人喊叫要实行8小时工作制。工厂里都是计件工资,8小时工作制,还能赚钱吗?
在金钱极度缺乏的情况下,如果身体扛得住,我可以干18个小时,因为我们太穷了。年轻时牺牲身体,也在所不惜,因为很多家庭都只是一个人在外面打工赚钱养家。
可以说直到今天绝大多数的工厂还是维持着这种工作模式。尽管国家近些年来极力提倡8小时工作制,为什么不强制,这里面有太多暂时或者说短时间之内无法改变的现实。
首先就是工资模式,百分之99的工厂都是计件模式,也就是说多劳多得,现在实行8小时,别说老板,员工就不会同意,工资不改制。我们干8小时喝西北风吗?
这个模式至今已经沿用了几十年了,根深蒂固,改变工作时间制,就得改制工资模式,这可不是一日之功,一年之功,几年之功,甚至需要十数年之功,冰冷三尺非一日之寒。
况且这里面涉及的范围之广,行业之深,是我们普通人无法想象的。任何一个行业的工厂需要企业盈利才能得以生存,才有劳动岗位,才有税收。才有正向循环。
而每一个行业的运转模式,在目前模式固化的情况下,进行改革,虽说只是一个工作时间制,但是牵一发而动全身,这里面的复杂程度更是我们普通人无法进行想象的。
年轻不愿意进工厂的原因最核心的并不是工厂的原因,而是,新一批年轻人的选择性变多了,除了工厂,还有快递小哥、美团小哥、自媒体、滴滴、物流、分流了,这些行业在自由度上大大高过于工厂。工资也就那样,所以年轻人不愿意进工厂是必然的趋势。
二十年来,我们百姓过上了不错的生活,普通工厂的提供的就业岗位,也有很大的功劳,保持了稳定的收入,以我所在的温州鞋业来说,老板并没有那么心黑,条件也并没有那么差,工人的工资也并没有想象的那么低,有点小技术的话忙点,拿万元工资不是多难的事。
大环境如此,这就是社会的现实。现阶段,普通工厂仍然承载着极大极大的劳动岗位,因此对其过度批判丝毫没有意义。有选择就去做别的行业,没有别的选择就进去工厂挣稳定的工资,就这么简单。相信未来工厂各种制度也会越来越完善。也期望在保障工资的同时,8小时工作制能早点实现。
历史的车轮缓缓向前推进,万事万物都有其自然的新陈代谢。我们普通人顺其自然就好了。
未来只会越来越好。加油